《学校性教育指引》20年不变 小学生忌讳谈性:好恶心呀!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当年的教育署在1997年编订《学校性教育指引》,自此就再没有修订。学校怎样执行这些指引,如何评估和检讨教学成效,也没有统一规定。
今天小学性教育,初小教私隐部位和保护自己、高小谈青春期,甚至援交和滥交的后果;但小学生在课堂以外,依然对性有无限联想,看到性感广告或男女亲热又大惊小怪。就像香港人谈起性,总觉得又坏又邪恶,却又爱窥探这神秘洞穴。性教育到底教了我们什么?性又应该怎样教?
摄影:陈焯𪸩
影像协作:曾梓洋

认识男女生理特征是性教育的指定内容,但说起性,是否仍停留于此?

“性不单是指性交,也包括更广阔的层面,所有在身体、情绪、社交上作为男性及女性的含意。”1997年教育署编订的《学校性教育指引》这样写道。这份约20年前的性教育指引,建议学校不仅教授生理上的性,如性器官名称、月经和梦遗等青春期变化,还加入性倾向、性暴力及淫亵刊物等新题材,并把对象扩大至学前及高中学生。

全份75页的《指引》,内容仔细,并描述“性并不是罪孽或邪恶的事,而是非常自然的、令人感到满足的生活经验”。但教育署并不强制学校跟随,指引只属参考性质。而且,《指引》20年来从没加入新修订,被屡批内容过时,一直有声音要求更新和修改,甚至有人提议性教育应独立成科。

教育局多年来面对质询,常常以“性教育已融入在多个学科”来回应。当局亦于1998年起,分别在中学科学科、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高中通识教育科、伦理与宗教课程,以及小学常识科等,陆续加入和更新性教育的内容。

一年一次的性教育工作坊?还是出现在不同学科的课堂:常识科、生物科、综合人文科……?这些时数和内容多少,难以逐小时逐页计算,政府也任由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宗旨、宗教立场、校风等考虑和需要,自行安排。

与机械人做爱的道德难题 是填补情欲空虚或堕落深渊?

孩童时代的性教育课,老师总拿出玩偶,讲解男女性征。

熟悉“阴茎”、“子宫” 但心里有个谜?

要到学校让记者一起上性教育课难过登天,难得出名新潮的浸信会天虹小学,让我们看看这年代的小学性教育,是怎样一回事。记者劈头第一句问孩子:你上过“性教育”吗?他们一脸茫然,似乎是首次听到这三字。不过被问到“你0岁时从哪里来”,谈起性的话题,同学们都对答如流,倾尽所知的词汇:“胎生”、“精子与卵子结合”,以至各个性征和性器官,都准确回答,书本内容考不倒他们。

老师在一年级常识课上,举起两个玩偶,介绍男女性器官大不同:“内衣遮了什么呀?私隐部位!跟我读一次:私隐部位!”又告诉孩子:“要尊重其他人身体,有些接触,例如握手手,好友善和舒服,但有些呢?”小一生学会保护自己三步曲:“大叫唔好!之后离开,再话畀信任嘅人知!”

堂上玩游戏学习私隐部分,学生都踊跃参与。

“精子是阿爸的蛋蛋,子宫是女性私隐地方,也是培育我们的地方,我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一个小三学生读过百科全书,小息时滔滔不绝解释自己的由来。几句后,却欲言又止:“再讲落去唔系咁好,讲呢个话题唔好。”在旁的小女生说,有次常识科课堂播放有关青春期短片:“睇到成个裸体,有女仔子宫、男仔屁股,好核突呀!唔想(赤裸裸)给男仔睇晒!”说到裸体,她打了个冷颤,想起自幼看到家附近贴满“女人冇著衫”的海报,影像在脑中挥之不去。今年10岁的她,对此充满疑问:“我都唔知点解有人话女仔裸体系艺术?”

性教育并不限于学校,还满布在这城市。不少影像和话语,都在教育我们什么是“性”。例如孩子在泰国旅行时见到变性人,认知男女以外的第三性,他们称是“人妖”;又预知电视剧男女主角“咀嘴”后会“上床”。这年代的孩子,在课程以外,对性的联想,可以在生活中无限延伸。性的问题复杂万端,该怎样回应孩子的好奇心?

小学生充满好奇心,这堂性教育常识课格外专心。

小学校长:儿童心智未成熟 难讲同性话题

浸信会天虹小学校长朱子颖说,学校的性教育,也是源自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例如在西班牙锡人一啖,可能无问题,但在回教或一些女性要裹头的国家,这样做可大可小。而香港呢?”

他说近年国际和本地有许多新思潮,引起公众争议和讨论,例如有同志议员提议在儿童图书馆加入不同观点,包括同性恋议题的书籍。校长这样回应:“常说要拥抱多元,但社会未有共识,思想未发展成熟,儿童心智也未发展到能就此讨论。”

他听过内地有小学示范性交体位,“小学性教育需要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础,孩子12岁前,无需要处理性行为的部分,要小朋友画裸体、认识同性恋,是否过早在性层面上开发儿童心智?”校长立论清晰,说这与学校基督教的宗教背景无关。“家长信任老师团队和办学团体,例如认同基督教的家庭核心价值,才选择让子女入读。”

【识性】怀孕期间做爱须知︰最好用避孕套 “开始见肚”就要…

天虹小学校长朱子颖说,孩子于不同地方和媒介,也能接触更多关于性的疑问,师长除了解说,最重要也教导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记者请小学生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男或女,结果有这些画像,橙衣的女魔怪、心上人是美男子,还有男扮女装的同学。

这所小学采用活动和创新教学,希望培养具创意的孩子;性教育方面,强调传统价值观,例如尊重。“社会常说现今小学性教育好闷,这是教学方法问题,我一样可以电子学习性教育。但教得点创新都好,又有人觉得过时,内容无提及援交呀、离婚等新议题。其实性教育最核心的,还是教授历久常新的价值观。”

如果有孩子说想变性,校长会教要尊重与生俱来的性别和器官,并细问他/她的原因,有什么考虑,“到他/她长大后决定变性,我们尊重他/她的决定。”

现时天虹小学大部分年级的常识科,皆有性教育内容。但朱子颖说,有些议题由老师牵头讲解,并不好讲,需要与外界机构再分配角色。学校这几年主要找来女性及卫生用品公司,以及防止儿童性侵犯的机构,入校教学。“一些争议和开放讨论的议题,请不同立场的机构来讲,学生之后有疑问,老师再跟进和辅导,会较在课堂教授好。”

这课教小一生保护自己,在工作纸选择正确和友善的身体接触。

性教育无统一评估准则 学校之间推行差异大

校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要公开讨论性,当然难以启齿:小学生说起男女结合,以及当中的性器官,会突然语塞:“殊!这些是私隐部位。”一不小心随口而出,如触犯天条。

我们从小接收的性教育课,与这社会如何看待性有密切关系。家庭计划指导会教育主任陈洁凌重看政府约20年前的学校性教育指引:“这份资源确是较年代久远,学校可以此为整全的性教育框架,一些如青少年性好奇问题仍适用。”但她指部分内容或不合时宜,例如需要加入新媒体与性的关系,及把青春期的变化,提早至小三、四开始教授,以配合现时学生的需要。

家计会自1970年代开展性教育工作,那些年说起本地性教育,印象大抵还停留在生理性征或性行为。围绕性的多元议题,今天在校园内外其实无所不谈。眼见近年网上交友、裸聊、援交、社交网络等成为热话,家计会也陆续更新教材。除了多年前已有性倾向的内容,性暴力也谈到恋爱暴力、女强男弱的转变,如“港女怒掴男友14巴”就成为个案和素材。

陈洁凌指,近年多了学校就不同性的议题邀请他们入校,他们甚至试过在小学生面前,讲性行为和恋爱关系,但亦有部分中学倾向保守:“全港中小学对性教育的态度差异甚大,我们每次也视乎学校需要来讲,但性其实应两面和平衡来睇。”

家计会在他们的性教育资源馆中,设不同游戏,让孩子、青年和公众自助学习。

多年研究香港性教育的岭大社会学及社会政策系副教授陈效能亦无奈说,现时教师因校务繁忙,无法应付和再进修性教育课程,于是外判予坊间机构入校讲解。她担心机构参差不齐,或侧重性的后果,令学生无法得到完整性知识。加上性教育课程无统一规定,1997年的《学校性教育指引》末部仅列出数十条问题,让学校自行检讨和评估性教育的成效。“学校执行的差别会好大,性教育咩都得,几时教都得。”

教育局回应查询表示:“期望学校的性教育能培育学生面对与性相关的议题时,能持守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并以理性客观的分析,作出符合情理的判断和负责任的抉择。”教育局在回应中,多次提到“校本”二字,课程内容似乎就由各校自己话事:“在校本管理精神下,学校会依据当局的相关课程指引及文件,并考虑校本情况,规划校本性教育课程和举办相关学习活动,并订立校本评估方案,持续检讨和优化校本课程及相关内容。”

【社区影像】暗藏城市的欲望 性的联想、符号与暗示

年轻人写上他们对好、坏性的理解。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