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园辅导员.上】每年呈报不足10宗 精神虐待数字仅冰山一角?
5岁临临被虐的惨剧发生后,Sandy有想过若她是临临的幼稚园辅导员,她能怎样把临临从地狱边缘拉回来。如今剩下伤痕累累的8岁哥哥,一定很多人追问他早阵子发生了什么事,但多少人之后关心哥哥的心灵创伤是否根治好了?Sandy比喻:“这就像悲剧降临到一个人身上,他会先哀伤,继而愤怒追究是谁的错,好像有了答案后,很多事表面安顿好后,原本烙下的伤害却就此搁着没处理过。我们很多时忽略怎样根治好心底的创伤。”
Sandy做驻幼稚园辅导员十年,她的工作就是根治受过伤害的家庭和预防虐儿惨案。但她说,学校和社福机构只有很少资源做这类工作。
Sandy说,做家庭问题的服务有时很难,因为家事都关在屋内发生,除非身体有明显伤痕,而精神虐待很多都难被看见。怎为之精神虐待?根据社署《处理虐待儿童个案程序指引》,若重复骂孩子“无鬼用”、“好蠢”、“你冇人要!你冇人爱!”、放他/她到一角面壁思过,或指责他/她的缺点,漠视儿童的情绪反应,对他们有即时或长远的影响,这些重复行为和指责的态度,在社署的《指引》中有套评估标准供社工和学校参考,考虑该人算不算精神虐待孩子。
但社署最新的数字显示,2013年至2016年接获呈报的精神虐待儿童个案中,每年平均不足十宗,比起身体虐待、性侵犯和疏忽照顾等虐儿案少10倍。Sandy说,精神虐待其实很难评估,父母指骂孩子时,他/她可能只是当刻很伤心,过后外界很难判断儿童曾否被精神虐待,“你亦不知道哪一句说话在说孩子心中烙下伤害,使他永远记得,觉得被羞辱。这些长远影响或至他长大后才反映出来。”Sandy说。
洞察孩子行为预防严重虐儿
以临临一案为例,Sandy说,即使幼稚园称临临退学前,没察觉她身上有伤痕,但其精神状况一定有异。“有段学校活动片段看到临临在出事前几个月突然变得胆小怕人,一直躲在大人背后,若老师有细心留意,一定能看出来。”Sandy说。但她明白幼师平日忙学务、照顾众多孩子已疲于奔命,怎能细心留意到每个小孩微小的心理变化。Sandy是辅导员,就是擅于洞察孩子这些微小的心理变化,在情况恶化前找家长面谈。
在她一年大约处理30宗家庭辅导的个案中,仅一两宗为身体虐待,其余都是发现儿童情绪有问题,这相等于有早期精神虐待的症状。Sandy举例,有个小朋友有阵子在幼园里与同学玩耍小争执,说话大声,欲动手抢去玩具,或推开其他小朋友,这或反映他在家里可能曾有类似对待,使他回到学校有样学样,觉得这样能解决问题。从家长身上亦能看到线索,她说:“例如有家长接放学的神情表现与以往不同,以前都很活跃健谈,这阵子很静。老师通知我后,我会联络那家长见面了解。”
辅导员的责任并非仅让小朋友重现笑容,他们要处理的,更是一个家庭关系。
一场讲故事游戏了解家事
小孩有心事不懂宣之于口,但他们的情绪都投射日常玩乐的行为中。Sandy的游戏室有个兔子家庭模型,孩子走进来玩耍比划,把兔爸妈和小兔放在屋内,开始说出他幻想这家庭的故事。有个故事讲到兔妈说话好大声,小兔很害怕,低著头。又有小兔会被罚在家门前或墙前站半小时,爸妈怎也不理他。Sandy在游戏中跟孩子倾谈后,大概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辅导每次约两小时,请小朋友到游戏室玩玩具后单独见家长。根据刚才孩子的表现追问家长平日怎与孩子相处、管教方式,最后再请亲子一起玩玩具。
例如玩餐厅扮演时,试过有家长骂孩子:“你都未叫人坐低就问人点咩嘢食?你识唔识玩?”,又或者在兔子小屋中,爸妈主导孩子做这样完成那样,完全没空间让他发挥想小兔做什么,已看到他们平日在家怎过。
一家人在游戏室玩毕,Sandy会问小朋友的感受,譬如:“头先边个讲嘢最多呀?”,孩子说:“妈咪!”。Sandy接著问:“头先见到你唔想跟妈咪咁做㖞?点解呀?”孩子便在父母面前跟Sandy说出自己的感受:“因为我有自己意见,我想…..”那是一个三四岁孩子。
父母暴力可能源于遭受过暴力
“若孩子不依从家长的意思,会被责骂:‘点解你咁都做唔到?’,认定:‘点解你咁唔乖唔听话?’这是因为父母永远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小孩完成父母心里所想。”Sandy会问爸妈,若小时候被爸妈这样指骂,他们有何感受。“结果他们当头捧喝,发觉可能儿时亦曾受父母如此要求和对待,长大后自然投射在下一代身上,包括言语暴力和体罚。”Sandy说。有家长儿时被多次掌掴,自己养育孩子时不知不觉用了同样方法;也有人曾被骂又蠢又无用,自卑感伴随成长,后来要求他的孩子要做到“又醒又有用”的人。
辅导过程欲速则不达,很多爸妈几次见面后在游戏室里说出自己童年的不快,如今生活的压力和郁结,才明白自己原来把压力宣泄在孩子身上。“我像在一个家庭里担当中间人,让爸妈与年幼儿女透过玩玩具对话。有些家庭玩到不愿离开,说有辅导员在此,他俩夫妻或亲子才能讲到说话。”
长大后能怎样面对伤痕?
若接受适当的辅导服务,Sandy说家庭伤害是能够疗愈的,她记得有位妈妈自言至今仍不能忘记儿时爸妈骂她那么爱睡就像“妓女”,长大后不如当妓女。“这句话就在她心中不能磨灭,我却告诉她其实一直以当刻被骂时自己的弱势、无力反抗的角度去记住父母这番话,但她长大后不再是孩童时的弱者身份,有能力自主生活,寻得自信,就能换个角度回看父母当年的辱骂。”
Sandy想过若临临哥哥能重过生活后重拾自信,例如找到自己的强项和优点,从中得到生活的能量,他亦不再是受虐的弱者,也许能主导自己以什么角度面对过去不能磨灭的创伤。
下集:Sandy做了驻校辅导员10年,她认为很多家庭问题若让她及早介入,严重家暴或能避免。一个辅导员能令虐儿惨剧不再重演吗?:【幼园辅导员.下】求学都是求分数 轻视情绪教育导致虐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