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打B女】社工称家暴受害者多不敢求助 政策阻社工贴身支援
于星期四(6月29日)深夜时分,网上流传一段虐儿短片,引起网民关注。片中的男子发狂虐打2岁女婴,拍片者是男子的同居女友,她只能在一旁劝阻:“唔好再打佢,我无力阻止你啊。”该段短片在去年3月拍摄,片段由女友的友人公开,始揭发事件,涉案男子正在服刑。根据社署数字,2017年1月至3月的新呈报虐待儿童个案共有256宗,其中身体虐待有108宗。但就如这段影片一年后才被揭发,究竟香港还有多少人活在家暴的阴霾下,却难以求助?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的家庭活动及资源中心亦有接触家暴个案,部门主任彭安瑜指许多受家暴妇女在选择求助时有好多忧虑,这些忧虑同时成为了求助的阻力。对于日前流传的虐儿片,她认为拍片者当时可能“惊到唔知点做”,不能阻止男友的暴力行为,唯有拍下短片,却不知如何处理,就如许多家暴受害者一样。
家暴受害者不敢求助 说服自己维持现状
彭安瑜指家暴受害者多会为了保护自己的伴侣,亦不想让人知道家庭有问题而三缄其口。她们多会这样想:“可能无嘢嘅。可能之后会好啲。”彭安瑜指第一步要让他们意识到问题:“(施暴者)唔系紧张所以打吓,唔系之后就唔会打,唔系只系呢排心情唔好所以先打。眼见很多的个案之后都系会打。”
除此之外,有些求助者会害怕婚姻的转变,例如与丈夫分开,会觉得“使唔使去到咁”,而决定维持现状。假设施虐者亦是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受害者面对的阻力就更大,因为一直而来依靠丈夫,害怕将来无法生活。有时彭安瑜会提议:“万一无钱,可以暂时申请综援先。唔好为咗呢样嘢(选择唔求助)。”但是,她们会因“唔想靠社会养”而却步。在她们未与丈夫分开前,彭安瑜会建议她们先开始做兼职工作,将小朋友交给及丈夫以外的人照顾,减少他们的相处时间避免暴力发生。她提到,有些丈夫会监控妇女,例如不准她们见社工。有些妇女害怕让丈夫知道正在接受辅导,彭安瑜打电话去他们家约时间时会用“暗号”,表示丈夫当时在家不宜讨论。
社署政策致须“跑数 ” 社工难跟足个案
面对种种忧虑,求助人愿意求助固然重要。同时,彭安瑜认为社工有责任制造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更容易踏出第一步。彭安瑜的经验让她道出:“关系好紧要。”社工与求助人建立信任,才能令求助人更易道出难以启齿的家暴问题。然而,建立关系不是说有就有,而是需要时间慢慢经营。
彭安瑜曾协助一名因面对家暴导致精神分裂的求助者走出低谷。 那时候,彭安瑜付出许多时间关心她,甚至陪她睇医生,得到她的信任道出家暴问题:“信我先讲,先肯去睇医生。”当求助人面对危机的时候,最需要可信赖的人的陪伴,而这都需要社工付出时间和心机。但这大概只能回到“整笔过拨款”政策实行以前。
自2001年政府推行“整笔过拨款”后,社福机构需要向不同的基金会申请拨款。社工因而要“睇数达标”,透过举办活动申请资源,同时要求机构达标接更多新个案。但原有的个案都要花时间去跟进:“唔可以叫人求助,之后原来无人得闲理佢。”时间所限,有些个案就可能因此“跟唔足”。彭安瑜指,有些求助人之前求助过1、2次觉得无用,就会对社福制度欠缺信心。这亦关乎社福资源和人手的短缺,有些家暴个案转介去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之后,彭安瑜曾听中心社工说“未必见得咁多,好‘救火式’”,中心会优先处理危急个案,“危急前、后”就可能“见得唔多”。然而,“危急前、后”是最需要花时间建立关系和信任。彭安瑜指有些求助人会回来社区中心找原本跟进的社工,始终求助人与社工的关系在社区中心建立,较容易开口讲出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