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再造】大学讲师改造玻璃垃圾 装饰他的办公室

撰文: 林𡝴雯
出版:更新:

“穿了窿”的玻璃杯、带有锯齿痕的木板、生锈的钢筋条,我们眼中的“垃圾”堆满王炜文办公室的两层铁板,杂物之多,连柜顶都不放过。
看著一房杂物,头发半白的王炜文也忍不住说一句,“我office好似间㓥房咁”,但望住自己心目中的“小工艺”,他又露出灿烂的笑容,因为这些“垃圾”带给他快乐。

王炜文打开办公大门,就可以看到他的办公室与别不同。(林女芫雯摄)

认识王炜文的人,应该会对他的办公室一见难忘。王炜文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讲师,大学讲师的办公室一般都是一面白墙、两张办公椅、一部电脑,最多是台头放了几张家庭相。虽然同事一早已告诉记者,他的办公室“别有洞天”,但当王老师打开大门那一刻,记者依然吓了一跳。

“垃圾”堆满王炜文办公室的两层铁板,连柜顶都不放过。(林𡝴雯摄)

“吕”字形的小房间,左、右、前、后,四方八面都是一件件小饰物,一眼看不完,还要转四五个圈。“我系一个好怕闷的人,只是教书满足不到我”,王炜文未成为教师前,他是工程师,日夜都在地盘出入,但他对建筑和工程竟都没什么兴趣。在工作上找不到乐趣,他就自己动动脑筋,帮自己揾“快乐”,一揾就揾左20多年。

走入“吕”字形的办公室,书桌上木材、电脑底板、花,应有尽有。(林𡝴雯摄)

“我20几岁就开始有类似美术的小工作……我中意精细的模型,好像战机,很精细、很考手功、耐心”,王炜文第一份教职是在IVE教职业先修课程,准时返工、放工,“4点放学,4点10分学校就没有人”。为了解闷,他在工余与学生一起砌模型,一开始只是砌一些已备有配件的战争模型,后来他见到一些废木,他都会拿上手粘粘贴贴。

“有时见到新材料,我都会觉得很兴奋,好像厚玻璃”,王炜文说厚玻璃与一般玻璃不同,因为较厚,做出来的小工艺比较立体、造型也较多变化。他在哪里拿到这些玻璃、废木呢?王炜文在我们聊电话时,卖了个关子,说见面的时候再告诉我。

用玻璃条砌成的玻璃灯座,开了灯后,灯光从玻璃透出。(林𡝴雯摄)

王炜文大约在7、8年前开始做玻璃小工艺,令他开始的,竟然是一片满布玻璃碎片的沙滩。有一次他开车到鲤鱼门,沙滩上竟然周地都是玻璃瓶碎,“很靓”。在沙滩发现的玻璃碎片与玻璃舖的很不同,“沙磨下磨下,磨到佢滑左,呢啲我做唔到。”海水冲刷,令锋利的玻璃边变得平滑。他特别喜欢这种不规则的形状,“我们的远祖都未见过三角形、长方形”。见到这些碎片,他就生出新主意,拾了一些带回家。他把7、8个破碎的玻璃瓶底沿瓶边贴起来,刚好可平稳地放在台上,“算是几奇趣”。

沙滩拾回来的玻璃瓶底,锋利的玻璃边已变得平滑。(林𡝴雯摄)

王炜文的“桌上宝”,可以说是千奇百怪。除了玻璃,所有在垃圾站找到的,好像电脑硬碟、光碟店的射灯,连吃剩的鱼骨都是他的宝物。因工作关系,经常在地盘出入,连工地上钢筋碎条都成为他的素材。在王炜文心目中,它们不是垃圾,“好似水晶灯咁,烂左好可惜,我唔中意浪费”,所以他就想方法,谂下这些“垃圾”可以有什么用途。这些工艺品对大家是否有用或许是未知之数,但至少在发现和制作过程当中,这些“垃圾”为王炜文带来快乐,为“垃圾”创造了多一个可能。

在垃圾站拾到20个电脑硬碟,王炜文就拆出内胆,令它们变得不一样。(林𡝴雯摄)
你有看过这样的光碟店射灯吗?(林𡝴雯摄)
饭后的鸡骨(左)、鱼骨(中、右),他都清干净藏起来。(林𡝴雯摄)
把4块鱼骨贴起来,再放入钢珠,你还认得它们是鱼骨吗?(林𡝴雯摄)
王炜文说地盘的钢筋条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粗糙却能与平滑的玻璃放在一起。(林𡝴雯摄)

粘粘贴贴 化腐朽为神奇

办公室的铁柜放满各式各样的“小工艺”,要介绍也不知道从何说起。王炜文拎起其中一件得意之作,从办公室的铁柜搬到房间外,放在窗边,一朵玻璃砌成的花藏在一层层的玻璃片上。它是王炜文后期用玻璃制作的小工艺,他说做了6、7年小件的作品,开始掌握到一些技巧于是他把不同颜色的直条玻璃整碎,黏起来,把不同长度、形状和厚薄的玻璃砌成他喜欢的形状。

玻璃砌成的花藏在一层层的玻璃片上,是王炜文的得意之作。(林𡝴雯摄)
玻璃碎砌成的花,每一片碎片形状不一。(林𡝴雯摄)

王炜文从办公桌上的木柜取出玻璃条,即兴示范。他把竹枝垫在玻璃条上,瞇起眼睛,再拿起“三尖八角”的玻璃笔。他按著竹枝的位置,在玻璃表面划了一下。然后取起毛巾舖在垫有竹枝的玻璃上,双手放在毛巾两侧,左边、右边同时用力,“崩”一声,玻璃就断成两截,缺口刚好是玻璃笔划过的位置。

他把竹枝垫在玻璃条上,准备“下笔”。(林𡝴雯摄)
沿著玻璃笔划过的表面,用力一压,玻璃就断成两截。(林𡝴雯摄)

王炜文的玻璃笔与众不同。不同在于,它的笔柄是一枝镙丝批棍,“玻璃笔柄烂左,我就试下放枝镙丝批棍入去,结果又用左好多年”。原来又是“垃圾”,把不同的物件拼凑一起,粘粘贴贴,对王炜文来说,就是创作,就是快乐。

王炜文把玻璃笔头与镙丝批棍放在一起,竟然非常合身。(林𡝴雯摄)

𠝹玻璃只花几十秒,但玻璃胶就要几个小时才会干透。单是这件得意之作,他就用了超过10个小时,很多时候他都会分开几天做,“A4纸那么大的作品,不可能一次过做完,例如有四小件,最后贴成一件大作品”。虽然时间漫长,但他很享受,“由不完美的草稿慢慢用毅力、过程变到‘过到自己’的创作,最后的感觉就好像见到自己的BB出生那样”。他说没有什么特别讯息想表达,只是这些碎片令他有创作的冲动。

碎片也有独特的纹理

可能大家都有这个疑问,为何王炜文对这些玻璃碎片情有独钟?他说自己见到碎片总会很著迷,因为每一种材料都其独特的质地和纹路,就好像树木的纹理、玻璃的质感,所以他每每见到材质特别的碎片,都会想动手做小工艺,“就好似候鸟识得飞回原居地,每人都有潜在能力,唔一定同揾钱有关。”

王炜文工余做了接近几十年,制作了许多很精致的小工艺,部分更得奖,“事后回想都觉得浪费了好多时间,但我觉得做人都是这样,只要全心投入,一定可以做好一啲野。”与一般从事艺术的人不同,王炜文是“贵多不贵精”,他认为多做,才能尝试到不同可能性。日子有功,他的办公室和家的小工艺已超过300件,多到放都放不完。他说上次在大学搬办公室,就用了足足三个月。

王炜文办公室的小工艺已超过50件,光是搬办公室就用了足足三个月。(林𡝴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