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樽变耳机盒 废布变咕𠱸 垃圾升级再造人人做得到

撰文: 柯咏敏
出版:更新:

Recycling(回收)大概人人都听过,Upcycling(升级再造)又是什么?其实Upcycling一词于最初由德国人Thornton Kay所创。当时欧洲国家会将垃圾碎掉,Thornton Kay称之为"Downcycling"。然而,他认为社会所需要的是"Upcycling"——赋予旧物件全新的价值。
其实Upcycling的概念大家从小已在接触,例如儿时将厕纸筒变作笔座,或是用胶樽改装成花樽。做Upcycling产品不一定要劳师动众,也不用专业人士才做到,且听听学生、打工仔及设计师如何令到垃圾重生。
摄影:李泽彤

乡师自然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制作环保酵素,并将制成品带回家使用。

环保酵素 可以喝的清洁剂

这天来到乡师自然学校,正值饭后时间。有位工友叔叔用一樽装有生果皮的液体洗碗,旁边的小女孩亦拿同一樽液体洗手。枫叶老师说学校的清洁用品,都是由学生制作的环保酵素。看见胶樽上画有超人、花朵以及不同趣怪的公仔,犹如一幅幅劳作。

“你试下饮一啖啊!”乡师自然学校的学生拿著一支环保酵素递向我,然后爽快地喝了一口。我猛然发现,这支东西与工友叔叔所用的清洁液体没有两样。枫叶老师看见我惊讶的模样,笑著解释:“环保酵素也可以饮,但不能喝太多啊。”我稍为呷了一口,像酒的味道。枫叶老师说不同生果制作出的环保酵素味道也不同。“用柚皮的话应该会酸酸甜甜的。”

手作东买西买新玩意 本末倒置制垃圾 

除了学校可以实践Upcycling,打工仔都可以升级再造自己的办工室。25岁的叶嘉敏现在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她笑说工作台犹如“㓥房”,面积只是其他同事的一半,所以她设计了不同工具来腾出更多工作空间。

其他同事在屏风上,贴有家人的照片、名信片等,叶嘉敏则将纸盒制作成小型收纳架;画笔、笔记簿、文具分门别类地存放,十分整齐。此外,桌上不少工具也看出叶嘉敏的心思——由纸巾盒及保鲜纸刀片制成的胶纸座;用银行信用卡传单“编织”而成的笔座,以及多用途胶盒仔。

叶嘉敏自制多个收纳架,将文具及纸张分门别类。

这天,她示范用水樽制成胶盒。眼看她剪开胶樽樽底,再用热溶胶枪将拉链黏在盒上,整个过程不用20分钟。“女仔好多细件的物件,这个盒子可以装耳环、耳机等,好方便。”叶嘉敏坦言,这些Upcycling物件都是网上自学,只需付出时间及心机。然而,她发现很多人为了学手作而额外购买很多工具。“有些人买好靓的纸、好贵的工具来整,这样好似本末倒置。如果买回来后很快就放弃,这样又制造垃圾了。”

叶嘉敏认为网上有多种影片教授制作Upcycling产品,并不需要花钱报读兴趣班。

收集窗帘或布艺公司的废布变拼布咕𠱸 

与叶嘉敏及枫叶老师不同,罗治轩从来不是个环保人士。他毕业后应朋友邀请加入“made in sample”,参与产品设计的工作;但当他接触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废布料,发现布艺公司或展览后会丢弃大量可再用的材料,便思考在营商的同时,如何减少浪费。

罗治轩以及另外三位拍档符士汶、林家俊及薛文诺经营的“made in sample”,主要收集窗帘或布艺公司的sample (样版),用拼布的方式制作咕𠱸套。“客人一摸上手,都会惊讶我们的布料原来咁靓。”罗治轩说。

(左起)林家俊、罗治轩及符士汶将废布碎搅拌,制成一团团犹如棉花糖的毛球,并制作成艺术装置“毛毛沙画”。
“made in sample”主要用拼布的方式,将多款样版碎布制成咕𠱸或椅套。

这天来到火炭的工作室,其中一面墙放有多个层架,俨如一个百子柜。符士汶说,咕𠱸套是以同色系的布料拼制而成,所以要将收集回来的布料分类存放,建立一个“Colour Library”(颜色图书馆)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made in sample”与非牟利团体的妇女合作,希望在制作过程能延续本地的手艺。“我们还找到一位维修梳化的师傅,帮我们将拼布安装在旧椅子上。这种工艺现在好难找到了。”

有人将环保融入生活,罗治轩与他的朋友选择以商业模式推广Upcycling。罗治轩坦言,先利用美观实用的咕𠱸吸引客人;当引起他们的兴趣时,才详细介绍背后的意义。“当客人喜欢你的设计,有机会返转头再买;但只是支持环保,可能只会买一次就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