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vs渔民】南生围倘发展 生境势难保存

撰文: 吴韵菁
出版:更新:
香港观鸟会指维持调低水位、干塘及铲塘工序等传统的鱼塘管理方式,是提高米埔及后海湾湿地一带的生态价值的重要措施之一。(图:香港观鸟会提供)

鱼塘具有重要生态价值,但根据资料显示,香港鱼塘的面积已由80年代高峰期的2千多公顷,逐渐减至现时约1千公顷。其中原因是自80年代起,大量淡水鱼从内地输入本港,与本地淡水鱼竞争,养鱼成本不断上升,鱼价却几十年不变,都令不少渔民放弃养鱼。

香港观鸟会指南生围的湿地和鱼塘湿地略有不同,鱼塘主要为雀鸟提供食物来源,而南生围的芦苇丛及红树林,就为雀鸟及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如南生围日后发展住宅项目,对生态影响更为敏感。“住进来的人可能也没有想过,自己是否适合这些乡郊地方,如是否可以忍受野鸟的叫声?乡郊地方多蚊虫,如要求管理公司做喷洒灭蚊的杀虫药,生态一定会受破坏。”

另外,自上世纪开始大量鱼塘被改变成住宅区,包括锦绣花园、加州花园、天水围新市镇等,还有已获批的丰乐围及地产商不断申请发展的南生围,各种土地用途的改变,已令鱼塘的面积萎缩接近一半。现时部份鱼塘处于荒废与半荒废之间,生态价值远低于运作中的鱼塘。香港观鸟会指维持调低水位、干塘及铲塘工序等传统的鱼塘管理方式,是提高米埔及后海湾湿地一带的生态价值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