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邨导赏】英女王到访、电影拍摄场景 街坊:威过真正华富邨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何文田站通车,接通了爱民邨,连居民的生活也一并挖出,例如什么隐世食店、郭富城也光顾的洗衣店。如今,何文田未有翻天覆改变,爱民邨仍能继续自成一角,安于山上的“原始”生活。于是,爱民邨邨民王慧廉(Winnie)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带一趟口述历史团,聊聊在这条以1.47亿元兴建,被喻为“九龙版华富邨”的生活:英女王、全港首个冬菇亭、飘移、电影场景、屋邨规划……还有鬼古。
摄影:余俊亮

Winnie从小便住在爱民邨,自今三十多年。

每个鬼古的开头大概是“以前是坟场、乱葬岗”。Winnie说20年代,爱民邨的确是一个坟场,她开玩笑指:“你现在脚下踩的可能就是墓地,鬼古多得可以再开一个鬼古导赏团。”而街坊Eric亦忆述街市档之间均有个传闻……

早年,豆腐档的老板娘被指与在档口帮忙男人过从甚密,街坊戏称男子为“豆腐佬”。老板娘的丈夫一时妒火中烧,冲到档口杀死豆腐佬。此后,每逢到深夜,整理货物的档贩均听见豆腐佬的哀怨声,澄清:“我冇搞你老婆啊……我冇搞你老婆啊!”

爱民邨从前是坟场 鬼故导赏?

即使坟场已是近百年前的事,街坊之间仍流传邨内新闻柱上的葫芦是用作收鬼。实际上坟场何来?根据饶玖才的《香港的地名与地方历史》,广华医院于1911年在窝打老道落成后,向政府申请了两个地段作回教坟场与华人坟场,合称为何文田公共坟场,以安葬病逝之人。当时所有棺木由窝打老道和培正道交界的小径运上山,入口更设有“千里亭”,意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因坟场的设立,该处山岭遂称为何文田。50年代,玛利诺女修会兴建治民村平房区,分三期兴建82间石屋。直至60年代,何文田徒置区才逐步被清拆,取而代之是麦理浩十年建屋计划,因而有爱民邨出现。

街坊盛传,这种旧式新闻柱的葫芦是收鬼之用。

同一设计师  有“九龙版华富邨”之名 

爱民邨是香港第一代公屋,1974年入伙,占地面积为全九龙城区之最,21英畂(11.9个足球场)。全邨共12座,为旧长型和双塔型(俗称:井字型)。街坊Eric说:“这里威过华富邨呀!”威得连英女王也来过参观条“九龙模范邨”。以现今角度看,爱民邨实属优质地皮,处于半山,部份单位更可眺望维多利亚港,邻近旺角,又自成一角,旺中带静。爱民邨参考自华富邨并稍作改良,同属香港屋宇建设处建筑师廖本怀设计,同样自给自足,有商场街市、当时有5间幼稚园,人口高达4万,单位更有独立厕所连露台,故被喻为“九龙版华富邨”。

当年,爱民邨称得上屋邨中的“楼皇”,呎价为一蚊一呎。300多呎的单位,一个月租金便$345,那时Eric的爸爸月薪才500元。公屋没有示范单位参观,爸爸只能从木门的细长的信箱偷窥一下,看到单位又细又窄,他一声“哎呀,比板间房还要细。”心里踌躇,最终决定挨贵租也要搬入去,只因太太一句,“有块砖好过有旧木”。一家搬进去才发觉单位四四正正,Winnie笑说:“实用面积不包垃圾房与环保露台,以前的单位实用,从居民角度出发。”Eric一家很满意,一住便四十年,长大后更在爱民邨经营熟食档。

爱民邨处于山上,景观开扬。
1975年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首次访港,在前港督麦理浩爵士(右一)陪同下,前赴爱民邨访问。(香港房屋委员会)

对爱民邨满意的还有英女王。1975年,Eric形容他还是个穿孖烟通四周走的细路,已经有幸目睹“事头婆”英姿。Eric住爱民街市楼上,身高刚好够从露台俯瞰英女王,三幢成U型的楼均站满记者,场面盛大。中年发福的Eric挺着大肚子忆述,英女王到访,震摄全邨,爱民邨从此成为景点,游人涌至,还开了不少商店“赚一笔”。惟热潮过后,商店陆续结业。

Eric在爱民街市经营熟食档,对邨内事情相当熟悉。他指当年英女王正是从这条路走过来。
不少电影和电视剧都在爱民邨取景。(受访者提供)

这是Winnie第二次带爱民邨口述历史团。主辨机构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传讯经理黄凯欣(Hedy)笑言:“她这次‘放’了好多。”Winnie曾参加过一些导赏团,经Hedy游说成为导赏员,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起初,Winnie没有什么信心,她不知如何把爱民邨的“好”说出来。于是,她把在邨内琐碎的生活都说出来,如一棵老树、一张经常成为中学生成为饭台的兵乓波台,及至街坊如何运用邨内特大的公共空间。

镁光灯前,爱民邨威过华富邨,它背后的社区规划与居民真实的生活又是如何? 下回分解:【爱民邨导赏】由全港首个冬菇亭到接通何文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