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熄了】霓虹招牌保育者孤身与时间竞赛:每次见到搭棚就惊
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女歌手许美静,一曲《倾城》唱得街知巷闻,歌词中一句“霓虹熄了,世界渐冷清”,竟成了现时香港的写照。旧照片中的香港街头,总有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光,一个个招牌纵横交错,Cyberpunk(数码庞克)得来又不失韵味。霓虹招牌由屈管丶制作鐡箱以至安装都由人手处理,将之称作艺术品也不为过。但近年街上的霓虹却逐渐消失,繁华闹市的光景再不复见。
“如果可以,我一定会租呢个单位。”陈倩雯(Cardin)指着一个正正位于霓虹招牌旁的低层单位、仰望着玻璃窗上的灯影,“唔会灿眼呀,我觉得好靓。”
陈倩雯是一名全职霓虹保育工作者,她每日每晚孤身穿梭于横街窄巷,要赶在各区店舖的招牌消失前尽力拯救。当中最大型的,要数有几层楼高的巨型翠华招牌。纵使有诸多技术困难,Cardin仍坚持要让招牌亮着灯落地,是象征仪式,也是一种信念。
摄影:欧嘉乐
霓虹由外国传入并植根香港已接近一世纪,在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以至日本动漫《攻壳机动队》里,曾几何时,走在香港擡头就能望见霓虹灯海。这天陈倩雯带记者漫步旺角街头,寻找闹市中残存的霓虹灯影。“以前觉得八、九十年代,霓虹灯好似同色情行业、时钟酒店等等挂勾,系咪啲好tacky(俗气)嘅嘢嚟呢,但又再回想下,七、八十年代其实好多行业都有用霓虹招牌,米舖、银行、表舖......其实俗气只系一个错觉。”陈倩雯又指,香港仔和上环甚至有教堂会用霓虹灯牌,而每种招牌都各有特色。
霓虹光管结构讲究 外国人储钱来港欣赏
例如旺角泉章居饭店的招牌,以鸡图案显示出饭店的招牌菜,字体用了草书,颜色方面用了较为少见的蓝白色;一些大押中常有“蝠鼠吊金钱”图案,一说是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物,也有人说是因为蝙蝠“吸血”,大押可以收息赚钱。陈倩雯说,霓虹灯的光管结构也有讲究,诸如“单钩”、“双钩”、“双钩加内框”等,呈现出不同美感;而朗豪坊的顶部圆拱,原来也是由霓虹灯组成。可是近年街上所见的都变了LED灯牌,因其安装方便,成本也较低。陈倩雯估计,香港仍然活跃的霓虹师傅只余5至10个。
香港嘅霓虹招牌,唔只光管,仲有铁箱其实都系人手制,好花工夫......转LED灯其实都不经不觉改变咗成个街景,以前一望就望到系香港嚟,但渐渐地就唔同晒。
游台启发保育霓虹 “你永远唔知佢哋(招牌)几时会唔见”
八十后的陈倩雯,2016年由外国回流后曾加入民间自发组织“香港霓虹承光”。当初接触霓虹保育,源于在台湾的一次旅游,“𠮶时去咗台中一个叫雾峰林家嘅地方,有本地人居然多谢我,话咁远都过嚟睇佢哋嘅嘢。于是我都问返自己,点解喺香港好似唔会咁用心去睇自己城市嘅嘢?”陈倩雯后来知道,有外国人储一年钱只为来港看霓虹,令她更加惊觉,自己为何不能如此爱在这里长大的的城市?
今年陈倩雯成为了非牟利机构“霓虹交汇”(Tetra Neon Exchange)的总经理,虽说是总经理,实则大部分的工作,也只有她一人亲力亲为。“只可以尽力去救(招牌),每次见到招牌搭棚就好惊,净系呢条街,2017年到𠵱家已经冇咗几个。”屋宇署在2010年全面实施“小型工程监管制度”,虽然并非针对霓虹招牌,但也间接令不少招牌消失。陈倩雯指,现时每次经过仅存的招牌就如探望老朋友,“你永远唔知佢哋几时会唔见,所以无论影咗几多次都好,都系会再影相。”一般来说,霓虹招牌拆除后会被锯成小块弃置,对于爱好者来说,如此下场惨不忍睹。
本港过去曾发生招牌伤人的意外,政府于2010年12月31日全面实施“小型工程监管制度”,除了部分指定豁免工程外,未经屋宇署的批准及同意、及未按规定所竖设的招牌均属违例,屋宇署可要求业主拆除。
首项任务保育翠华招牌 难忘小孩直击灯箱落地一刻
“好似麦文记店主,佢哋话收信后有即时揾政府认可嘅专业人士睇下帮唔帮到手。”2018年,位于佐敦的麦文记面家宣布,因应屋宇署要求,需要拆走其正门的大灯箱招牌。陈倩雯指,当时曾向店主了解,得知该招牌在接信前不久才刚完成维修保养工作。“佢哋都觉得:‘点解明明街口有啲招牌仲残过我哋嘅,又唔郁先㗎呢?’”陈倩雯又表示,虽然一些旧招牌可以向政府申请自愿监管,但需要找到受政府认可的专业人士保证安全才可以留下,“其实好难会揾到有人帮你证明个招牌系安全,touchwood有咩事就需要佢哋负责,所以(政府)所谓嘅有空间可以保留,其实都唔系咁多人可以做到。”
“着返灯𠮶一刻,个细路仔好开心,我会觉得可能佢唔知道咩叫霓虹,但呢一幕可能会留咗喺佢脑海入面,日后佢可以成为保育嘅生力军。”
同样位于佐敦白加士街的翠华餐厅,昔日门前巨型的七彩霓虹灯招牌最是璀璨。陈倩雯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型任务,就是保育翠华招牌。她决心要让招牌亮着灯下地,“七月天又晒又落雨,仲要霓虹系用高压电,如果着住咁锯可能会爆,所以最后锯嘅时候系熄咗灯,锯完再着返。”她希望让街上的人都能参与。当日确有不少人驻足去看,有人拍照,也有妈妈带同小朋友,一直看至灯箱落地,“着返灯𠮶一刻,个细路仔好开心,我会觉得可能佢唔知道咩叫霓虹,但呢一幕可能会留咗喺佢脑海入面,日后佢可以成为保育嘅生力军。”
拯救招牌 边做边研究
“冇人钟意畀人拆招牌,我都仲学紧点样同商户沟通。”陈倩雯指,平日最花时间的是赶在店舖结业、屋宇署发信之前拯救招牌,做着与时间竞赛的工作。上月,她再成功救起了尖沙咀新金莎酒店一个充满罗曼蒂克气息的霓虹招牌,虽然到了现时,她能成功保育的霓虹招牌不足十个,但她强调,未来仍会继续研究工作方向。要保育霓虹,看似已走到绝路,但正如龙城大药房的招牌,早前拆了后近日有新招牌重新装上;香港的霓虹招牌,日后又是否有望能重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