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梅子林村】打风落雨唯一小径淹没 村民只有干等营救
晋朝文人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讲述世俗的渔人误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后来渔人意图重返故地,却始终不复得路。现实中的香港,亦存在着一处真实的世外桃源。
四百多年前,吴姓客家人扶老携幼来到马鞍山,海拔130米处,于幽幽山谷中建立“梅子林村”。村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过,桃花源可以选择远离烦嚣,安然地生活,真实的桃花源,走到21世纪,却必须面临逐渐“发展”与“消亡”的抉择。
摄影:林振东
路没有车 村没有人
从马鞍山富安花园出发,越过及腰的栏杆,迈上石级便来到梅子林路,沿着陡斜的公路上行45分钟,就看见尽头的露天停车场,旁边伫立着一块写有“梅子林村”的路牌,诡秘地指向幽深林木中,只容许一人通过的小径,沿路没有路灯,每逢夜晚小径便会漆黑一片,偶然还会有野猪和蛇等小动物出没。
71岁的梅子林村村长吴水清,坐在村口等候记者,身旁还有7只唐狗,他说:“呢条路就系梅子林村嘅主要通道。”他因有脚患,走在湿滑不平的山路时,有点步履蹒跚,不一会儿已汗流浃背。村民出入都靠驾车,可是村内却偏偏没有车路,所以每次只好把车停泊在村口,徒步入村。
1950年代出国潮 留下梯田和果园
沿小径走约10分钟,依旧渺无人烟,只见数栋村屋矗立于远处开阔的土地上。村长解释,日头时年轻人都出外工作读书,老人则去饮茶打牌,所以大部分时间,村内都空无一人。他回忆儿时,每家每户都是农民,邻里关系甚为亲近:“以前呢度全部都系梯田,上面仲有种禾同果园。”直到1950年代,村民为出外赚钱离开村庄,久而久之,农田便逐渐荒废,只剩下零落的柚子、香蕉和黄皮树,若行山客没采摘果实,便会烂在一地。
村长离村时,只得17岁,只身远赴英国“洗大饼”,后来在当地成家立室,育有三子五孙,晃眼就40年。直到1992年,年过半百的他,竟开始怀念故乡,岂知村庄早已人去楼空,破落的旧屋随处可见,宗祠侧室亦只剩倒塌的砖墙。站在阡陌之间,陪伴他的,只有他和大哥养的七只唐狗。
从高处眺望梅子林村全景,发现村庄正好被群山环抱,祠堂后更有高山座立,是名副其实“有靠山”。现时村庄约有50人居住,大部分是老人,其余都是外来租客,不少租客解释,他们因为厌倦都市烦嚣,举家搬到梅子林村,除了为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优美自然环境外,也希望小孩多亲近和认识大自然,他们说,山上的小溪偶然会有蝾螈和萤火虫出没,证明村庄环境污染甚少,是绝佳的“自然教室”。
“发展”与“保育”的挣扎
可是,自2006年起,梅子林村便流传有大型发展规划,虽然至今依然未有落实,但村长指,随着村内人口老化,为避免遭“杀村”,发展村庄似乎是唯一途径,但不少租客却担心一旦有发展商进驻梅子林村,大兴土木,美丽的自然环境势必被破坏。“一系发展,一系就等死。”村长无奈地说。
村庄生活:冇自来水、冇排污
村内生活不便是导致人口稀少的原因之一。过去70多年,水务署以“距离市区远”、“人口少”和“不符成本效益”等理由拒绝安装自来水系统,只愿接驳并定期维修管道,将山上的山坑水引到村内,可是山坑水大部分来自雨水,少雨的季节,部分村民依然需要提着水桶,走出村庄到山腰的引水道取山水。
村长指储水池经常受污染,除了行山客和小动物会浸在池内消暑外;每逢秋分落叶时,池水更会被枯叶染色,“冲出嚟啲水系好似功夫茶咁嘅颜色。”争取多年后,水务署才在月前为供水工程进行勘察研究,但会否安装自来水系统依然是未知之数。
此外,村内排污问题亦一直未有妥善解决,村庄与沙田污水处理厂距离约2.5公里,因此过去村内污水无法运送到污水厂,而须使用蓄粪池解决排污问题,但村长指蓄粪池偶然会发出恶臭,不少村民家中还有厕所堵塞的问题,污水都无法排走,有时候甚至是好几天。因此若要发展村庄,人口增加,蓄粪池显然无法长远应付。
虽然当局现计划将污水厂迁至距离村庄1,400米的岩洞,但当局估计污水厂需等到2027年方正式启用,村长和村民得知消息后,都不禁慨叹:“都唔知有冇命等到佢启用。”
一条行车桥的重要性
村长说不少原居民都有地,亦有心重建发展,但难关重重。申请建筑批文手续繁复,当局亦有环保和污染问题等考量,申请往往要一年半载,“有人18岁开始申请起屋,依家都30几岁,仔都生埋,间屋都仲未起到。”
“其实最紧要系条行车桥,有好多事都解决到。”村长一直强调行车桥的重要,重建村庄涉及大量工程,若车辆无法进入村庄,运费高达30万,且费用可能持续增加。另一原因是安全问题,村民出入靠村口小径,否则要走一小时山路出西贡或沙田市区。
每逢雨季,小径更会被雨水淹没,恍似湍急的黄河,就连救援车辆也无法进入,村民只有干等几小时直到水位渐退,救护人员方能进村营救。
村长当年自资搭建约13呎宽、8呎长的临时行车桥,原以为可造福村民,岂知政府竟以占用政府土地为名,勒令于2012年清拆,村民持续争取改善道路情况,至今依然毫无进展。
村长带着记者原路离开,走在半途,他忽然站着,遥指对面山上的瀑布,说:“以前𠮶度附近有条姓刘嘅村,后来都冇晒人。”记者看不到村庄的痕迹,只见遍野林木。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