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岛民】废油造皂、岛上养蜂 他辞职搬到南丫岛十年
在岛上收集厨房废油可以做什么?一个35岁的年轻人杨小如想到的答案是:做一个创业项目,“化废为宝”。几年前,他注册了一个品牌叫做Lammasoap,用收集来的厨房废油造成清洁液。撰文:江雁南摄影:高仲明
十年前,因为钟意南丫岛的自然环境和享受户外运动,杨小如选择搬进南丫岛。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为人特别热情,会和每个街坊打招呼,“小时候喜欢看生物片,觉得环境保护很重要,幻想自己成为海洋生物家。”和年轻岛民纷纷“离”岛求职不同,他干脆辞了岛外的工作,投入到一家岛上NGO,全职在岛上工作。从NGO离开后,他也没离开这个岛,每天踩着单车从榕树湾的北角村到榕树湾大街上一家进口商店工作。
几年前,南丫岛乡事会门口一棵榕树被砍,杨小如不忿,他气冲冲跑去乡事会质问,对方说因为有工程,所以要砍树。杨小如就写信去渔农署、地政署、嘉道理农场投诉,直到有人过来查看,拨款将这棵树保育起来。
2008年,8号风球黑格比席卷香港,给南丫岛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大量的海洋垃圾被吹到了南丫岛的沙滩上,海边的小石块和沙土被劲风吹到盖满了行人路和房屋。热心生态保护的杨小如参与了大量清理沙滩垃圾的活动。
这件事情直接启发他在Facebook开设岛上环保组织—绿南丫小组,“关注自然、人与社区文化的共融关系”,这是杨小如的初衷。至此绿南丫小组集合愈来愈多关心环保的人士。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小组成员有200多个,更像是临时的义工,他们一起清洁沙滩、办生态游,铲除绿色植物的杀手—薇甘菊。杨小如在四、五年前就萌生做商业环保项目的想法,思考能不能让绿南丫小组衍生商业项目,并带来资金支撑组织持续发展。
滚烫的热油中翻滚着沾上面粉的肉丸,油渍罐头里浸着午餐肉,饱餐一顿后,残余剩油经常被倒入厨房流理台的排水口,进入下水道。这些原本用来制作美食的油脂,如果没有经过处理,都将成为环境的杀手。南丫岛并没有回收厨房废油的机构,大量的废油被丢去垃圾站,也有可能排入海中。但漂浮在水面上的大片油脂会阻断空气流通,可能导致鱼类死亡,也会污染海水。
对于废油的处理,香港一直没有推行强制性的要求。据环境保护署于2013至2014年委托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进行的顾问研究估算,本港食肆每年大概产生约16,000公吨经使用的煮食油。南丫岛产生多少废油,无从知晓,这些厨房废油如何处理,却别无他法。事实上,“废置食用油”属有价值的可回收物料。妥善回收“废置食用油”,不但可循环再造成生物柴油、肥皂等工业产品,亦可避免不当处理“废置食用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从岛上餐厅收集废油
“你会否觉得每个人或多或少亲眼见到环保问题,却无动于中?”杨小如说:“很多问题不是解决不了,是难解决。”利用厨房废油造肥皂的概念,在欧美和台湾已经开始流行起来,和一个在南丫岛开餐厅的朋友交流过后,他决定自行收集南丫岛的厨房废油造肥皂。他把这个肥皂命名为:南丫皂(Lammasoap)。
废油造皂有很多环保的好处,保证原料天然,容易自然分解,产品中也不会增加市面上常见的化学成分,很多皮肤敏感的人试过南丫皂后都成了回头客。
榕树湾大街是整个南丫岛商业最集中的区域,短短几公里就有十多间餐厅。回收厨房废油这个计划从四、五年前开始,杨小如已经和岛上的六、七家餐厅谈合作,向他们回收厨房废油。“每次回收20多公斤油,就可以做几百块肥皂。”杨小如开始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鼓捣起实验来,好像中学时期的化学课。他查了很多资料,一步步跟着做。将油过滤、加水、加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再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可以做成液体皂或固体皂。
肥皂是很古老的技术,杨小如说,在制作南丫皂的时候参考了不同国家、不同品种的肥皂。“华南地区的特性是潮湿高温,他们希望肥皂不容易溶,但是清洁力要强,而且喜欢很多泡的。”现在Lammasoap会在好几个南丫岛小店售卖,杨小如也受邀去香港的一家中学示范如何用废油制造肥皂。
寒冬令蜜蜂无处安生
三年前,杨小如还尝试在南丫岛的天然环境里养蜜蜂。他住在榕树湾的北角村,那里有一大片果树林,是蜜蜂栖息的天然居处。让这个对蜜蜂一窍不通的城市人心血来潮养蜂的另一个原因,是一则发生在2006年的新闻。那年,世界各地的养蜂人陆续发现大量蜜蜂离奇失踪,这现象称为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不只餐桌不再有蜂蜜,地球也会面临粮食短缺危机。因为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三分之一的作物依赖蜜蜂授粉才能存活。
“南丫岛有很多适合蜜蜂的开花植物,没有汽车,亦没有使用农药的大型农场,蜜蜂需要一个宁静固定的地方生息。”高峰期杨小如拥有40、50个蜂箱,每一个蜂群是一个“蜜蜂王国”,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各司其职。蜜蜂很神奇,他们总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蜂箱。如果对环境不满意,他们也有可能集体出走。“一个养蜂的前辈对我说,经历三年的养蜜蜂日子,你才能大约掌握养蜜蜂技术。”为了学习养蜜蜂,杨小如去新界拜见了很多前辈。“香港有许多零散的养蜂人,很多人只是兴趣,但造成有规模事业的人则不多。”在香港这样高度城市化的地方,没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养蜂则毫无可能性。
对农业来说,最大的敌人莫过于气候。2016年,香港遭遇59年来最冷的寒潮。最低温度跌到3.1度,多处结冰,新界甚至下起了小冰粒。南丫岛很多果树都冻伤,多年不开花,很多蜜蜂也无处觅食。“很多蜜蜂都死了,现在只有几箱。”树木的恢复周期往往是几年,蜜蜂更在劫难逃。“搬来南丫岛后,我最大的转变可能是我更爱大自然。”杨小如尝试用蜂蜜做一些新产品,比如蜂蜡润唇膏、蜂蜡ecowrap等产品,“这只是冰山一角,蜜蜂浑身都是宝。”杨小如说到这些就兴奋。
Lammasoap的品牌刚刚起步,偶尔会有些朋友临时帮忙,但全心投入的也只有杨小如一个。住在南丫岛的十年,杨小如娶妻生女,将会迎来第二个小生命到来 。“南丫岛真的是对我命运影响最大的地方,我希望能做更多回馈这片岛屿。”
上文节录自第125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20日)《淡然自若南丫岛》专题中的《用废油创业 回馈这片岛屿》。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