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电话亭冇人用建议拆除 区议员倡“增值”:同时代一齐进步

撰文: 徐嘉莼
出版:更新:

不知由何时起,电话亭已是街道上的一道风景,与电灯、电箱、垃圾筒一样,“总有一个喺左近”,却当要确切说出它的位置时,又会毫无概念。它的存在见证时代变迁:香港在1996年至2001年间曾有逾1万部公共收费电话机,当时的流动电话普及率不过是人口的两成至六成;到2017年,普及率攀升至238%,公众电话机只剩下3,147部,当中有1,562部在电话亭内。
20多年来,大家由排队投入1元硬币用公众电话5分钟,变到现在人人也有1部、甚至2部手机在手,完全依赖流动数据上网、打电话、发讯息。那么谁还会走入电话亭呢?可能只剩下游客打卡、市民避雨、白鸽歇脚之用……
随著政府在2017年开展对公众收费电话机数目的检讨,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自今年3月起开始咨询区议会有关电话亭电话机的意见,并建议剔除使用率极低的电话亭。难道电话亭的结局只有去或留两种选择?又可不可以换个方式,继续服务市民?

这个被通讯办建议剔除的电话亭并不阻碍地方,只是使用率太低,街坊有紧急需要也会去旁边24小时运作的保安更亭求助,不会使用电话亭。(欧嘉乐摄)

在电话亭充电、上网、增值八达通?

其中一个被通讯办建议剔除的电话亭,位于荃湾区青龙头豪景花园商场外。这个配置无线上网功能的电话亭在2015及2016年间,每日平均收入不超过1元。有居住屋苑30年的街坊表示,他从来未曾使用过该电话亭,认为早已完成其“历史任务”,赞同拆除:“唔拆既话仲可以做啲咩?你谂到你话畀我知。”

这个问题另一位居民却能交出答案。28岁伍显龙自出生便在豪景花园居住,3年前出选屋苑所在的区议会选区,并成功当选区议员。对于拆与不拆电话亭,他在Facebook上咨询网民、居民意见,更主动提出第三个选择——延续及多元化电话亭的服务。

伍显龙认为政府就公众电话机检讨咨询时可行多一步,在讨论中加设改建的选择,而不止限于保留或剔除。(欧嘉乐摄)

这个建议不完全是忽发其想的。伍显龙在香港大学修读建筑系学士及硕士课程,5年来所累积的知识以及之后在建筑公司的实战经验,让他习惯在思考问题时多想一步——不止是“Yes or No”,还要想“How”。“呢旧野(电话亭)出现喺呢个地方,除咗拆咗佢,当冇事发生,系咪仲有其他嘢可以做?”

他认为只要善用现有建设,如铺设在地底的电线和光纤,稍作调整,便能与时代一起进步。例如,在硬件上,他提议电话亭新增手机充电功能,因为他相信现今世代在危急时所需要的不再是一部电话,而是电话有电。而当电子货币愈渐普及,他提出电话亭最少需设有八达通收费,“其实我入去用电话亭都觉得好麻烦,点样揾个一蚊银出来呢?唔好讲一毫子,连银仔都愈来愈少用。”在此之上,又建议加入八达通增值服务,方便居住偏远地区、附近没有便利店的市民,兼为行人、乘客提供多一个的选择。

电话亭的存在,其中一样被人诟病之处是“阻定”,有不少人向通讯办投诉电话亭占据街道空间,阻碍行人通过,建议全面取缔。伍显龙参考美国纽约及德国的电话亭例子,认为电话亭可以缩至路牌般大小,不一定需设有盖顶、三面围封,只要在顶部简单加装一块玻璃,就能遮雨、挡太阳,兼腾出街道空间。“形状设计可以解决𠵱家阻街嘅问题,系可以探讨嘅, 唔系一谂到个亭,就一系要、一系唔要,我觉得可以多变化啲。”

伍显龙以往也未曾用过电话亭电话机,在访问中实测通讯功能,“冇坏,收得几好。”(欧嘉乐摄)

电话亭冇人用 每年补贴2千万

变化还可以在营运上。香港电讯(HKT)是现时唯一提供电话机服务的全面服务供应商,在2014年及2015年,3,000多部的公众收费电话机中,约56%每日平均收入不多于1港元,根本无利可图。根据《电讯条例》条例下的全面服务补贴制度,30家固定和流动服务供应商,包括香港电讯本身,需共同分担公众电话所需成本,每年因而补贴高达超过2千万元。

“全面服务责任”
在由通讯局发出的综合传送者牌照规定下,香港电讯需履行全面服务责任,即确保本港境内人士获得局方认为是合理地可供使用的良好、有效率和持续的“基本服务”,当中包括提供合理数目的电话亭电话机。
而在《电讯条例》第35B条设立的全面服务补贴制度下,固定和流动服务供应商,包括营办商本身,需共同分担在全面服务下提供的公众电话所需费用。在2012至2014年度,电话机服务的全面服务补贴费分别为2,720万元、2,760万元和2,160万元。

为了减低业界将补贴费用转嫁给本地固定和流动服务用户,通讯办展开检讨,旨意将公众电话机数目减少至合理水平,当中特别针对剔除使用率极低,即每日平均收入不多于1港元的公众收费电话机。

“市民唔用所以唔想再补贴,单一角度上系合理,但如果你宏观咁睇,系要谂点样去蓬勃?咁唔应该移除,应该提升佢。”目前碍于地政总署批出的集体牌照所限,电话亭不可卖广告,伍显龙认为可增加商业元素,容许赚取广告收益代替业界补贴,以免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身上。种种建议会否令电话亭变得商业化,伍显龙相信恰到好处的的商业化对社会有好处,“原则上希望个件事(电话亭新功能)赚到钱,因为赚到钱佢先会持续,持续你先会用到。”

没有人用的电话亭成为了收卖佬的“店铺”。(欧嘉乐摄)

咨询区议会 建议剔除低使用率电话亭

通讯办在2017年6月开始,分两阶段进行公众电话机数目检讨。首阶段针对设于医院、康乐及消闲中心、大学和政府部门等的室内电话机,目前已完成咨询相关场地拥有人,并决定剔除35%的室内电话机。

第二阶段则针对设于公共街道上的公众电话亭电话机,通讯办自今年3月起咨询区议会意见,至目前为止,已先后咨询了沙田区、中西区、大埔区、葵青区、油尖旺区、九龙城区及荃湾区,合共7区区议会。通讯办会先向区议会提交文件,初步建议从全面服务责任中剔除使用率极低的电话亭电话机,当收集地区意见后,再作最终修订,并通知香港电讯结果。当中沙田区、中西区、大埔区已完成讨论,得出最终剔除决定。(详见下表)

通讯办已先后咨询七区区议会,有三区已得出最终剔除名单。通讯办预计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咨询工作。

首提“电话吸烟亭” 区议员:值得一谂

伍显龙所属的荃湾区议会,在7月的大会上已讨论公众电话亭检讨。当时席间大部分议员集中讨论在所属选区的电话亭应该清拆或保留,鲜有人提出将电话亭“增值”的建议,伍显龙是其中一位提出探讨电话亭功能,而另一位则是曾经提出“沙滩限奶令”的邹秉恬。如果说伍显龙的建议贴地,那么邹秉恬的想法则天马行空。他在席间提出要将电话亭改建成吸烟房,建议过往未曾有人提及过,当场引来不少议员哗然。

如果电话亭不改善现有服务,不论是去或留,它的存在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欧嘉乐摄)

HKT拥最终决定权 改建需政府批准

会议上通讯办代表、市场及竞争科主管杨敬恒表示,会综合各区提出为电话亭“增值”的建议,如加入充电及电脑功能等,提交香港电讯考虑。而首次提出的吸烟房建议,杨敬恒指亦会通知香港电讯。但他强调,电话亭受地政总署发出的集体牌照规管,限制所提供的服务,如要改变用途,需得到地政总署的批准。而假如香港电讯对增加电话亭功能有兴趣,要向通讯办提交建议书,当局会与各政府部门跟进及协调。

公众收费电话机检讨预计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若通讯办最终决定剔除某部分公众收费电话机,也不等于一定会拆除。因为香港电讯仍可按其商业考虑,选择是否保留,而如果决定保留,就需自行承担继续运作及日后拆卸所需的费用,不会获得任何全面服务补贴。而只要香港电讯符合规定提供服务,通讯办亦无法定权力要求拆除电话亭电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