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智障人士宿舍柔庄之家遭逼迁 家属忧难适应:摧毁佢哋生活

撰文: 黄泳桦
出版:更新:

智障人士宿舍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然而在土地告急的香港,他们这个“家”也随时面临威胁。位于屯门的智障人士宿舍“柔庄之家”,其舍址在规划署建议下,拟纳入于改划屯门5幅地以兴建逾万个公营房屋的计划,“柔庄之家”可能要由屯门搬至钻石山。有家属忧心,智障人士需花十多年才熟悉庇护工场路线和社区生活,逼迁如同摧毁他们人生:“当中有半数人已经冇父母,又搬到咁远,等同掉佢地喺荒岛、叫佢地去死。”由于院友多为中年人士,其家属和父母年纪老迈,日后亦难以探望。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斥公屋于发展地以南,“柔庄之家”则位处该地以北一小部分用地,“柔庄之家”并没影响公屋兴建计划。

政府现正就屯门用地发展(S/TM/34)咨询公众,并将于3月6日截止。市民可按此提交意见。

“康桥之家”性侵案后,曾有“十万联署 为无声呐喊”游行关注智障人士权益和福利。(资料图片/钟德伟摄)

城规会提出《屯门分区计划大纲图》,建议把区内6幅地皮改为住宅用途,1幅为私营房屋单位,另外5幅地(湖山路以北、天后路以南、屯兴路以东、恒富街以西、显发里以南)将建逾万个公屋单位,预计2023至2024年落成,屯门将增加逾3万人口。显发里以南小部分土地现为扶康会的“柔庄之家”,政府欲把有24年历史的“柔庄之家”于明年第一季迁至钻石山。

难适应新社区 须花10年认路“柔庄之家”为轻度智障人士的宿舍及庇护工场,为楼高两层的独立建筑物,共有20名院友,半数失去父母,大多已在此生活20年,恰如一家人。据扶康会网页的资料,院友为轻度智障人士,平日分别接受庇护工场或辅助就业服务,“更有几位如一般人士外出公开就业”。因他们的基本沟通及自理能力相对较高,院舍的日常训练重点为提升其独立生活技能,以便将来能够融入社区独立生活。

家属斥院舍一旦要由新界屯门搬至九龙钻石山,智障人士难以适应新社区。张超雄助理叶建强指,外人以为搬至新地方,智障人士可重新学习和适应。他同样有亲人居于智障人士宿舍:“其实都要花10年时间教他们认路,建立生活模式。对家属来说,不只是搬走,是完全摧毁生活,所以点解咁紧张。”

不少智障人士家长因年老后无力照顾,要把子女送往院舍。不过,津助院舍轮候需时,私院则丑闻连连。(资料图片)

另一家属Iris指搬迁如同把智障人士掉到荒岛,她接受网台D100节目《超雄出没注意》访问:“点解要搬咁艰难?他们大多不识字,我家姐智商只有8、9岁,她的盲点是不懂数字、乘车,职员花了近20年才教懂她1至20的数字。”她又指,有一名60多岁、听力和视觉衰退的院友,需要3至4名院友互相扶持才回到庇护工场。当中约16名院友不懂坐车,曾试过有人走失,“宿舍去工场只需10分钟,职员为他们设计好两条回来路线,当他们走错路时,街坊都清楚他们走错路了,可协助,始终住了很久。区内的人都知道他们生活的点滴。”智障人士要熟悉和信任一个社区,往往需要花十多年时间,搬迁即切断他们的安全感来源。Iris说:“他们父母均住屯门附近,而且年纪都大,我妈也92岁了,日后宿舍在钻石山、工场好像在油塘,你叫他们怎探望?”

张超雄斥政府不直接通知受影响的人,家属于今年一月才得知逼迁事件。(资料图片)

为用尽地积比 逼迁残疾院舍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指,“柔庄之家”虽位处发展用地上,惟其位置对兴建公屋影响不大,他说只是为了用尽地积比,“该处暂计划建楼高40层的公屋,即使‘柔庄之家’不影响,但为了建多些单位,所以要计地积比。发展局第二个说法是,公屋旁会建新的社区设施。‘柔庄之家’也是社区设施呀,拆一个旧的,建一个新的,难道弱势就不重视?”张超雄认为区内有一荒废小学,或可改为院舍,惟最快也需5年时间。中间的过渡期,院友该何去何从?他希望最终“柔庄之家”能不迁不拆。他说,“柔庄之家”不像其他容纳过百名智障人士的院舍,只有20名院友,家的感觉很强烈。“有一个地方可以照顾他们,他们又视作是家的话,家长会安心。”

更新:今早(3月6日)“柔庄之家”家属到区议会请愿,坚持不迁不拆。(图片来源:屯门区议员黄丽嫦)

失去家园“住宫廷都冇用”“柔庄之家”上层为3至6人房间,男女分开,下层则为客厅和活动地方。院舍四周为花圃,Iris说,“他们可以种木瓜、香蕉,治疗心灵,也自给自足,还有养鱼、龟,好多行山人士都好欣赏那里的花园,他们亦好开心、自信同人分享成果。大家要合作帮忙煮饭,一切都像一个家。”她说:“他们会说我哋有人权,其实他们都有自己诉求。你们说市区好,但就算政府给一个美轮美奂,如宫廷的地方都没有用,始终他们才是用家。我家姐住了17年,她说好开心,本想着自己可以在这里百年归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