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偏见 无分族裔
作为执行反歧视条例的法定机构,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一直与不同族裔社群和团体紧密联系和合作,向少数族裔推广包括《种族歧视条例》在内的四条反歧视条例所赋予的保障,并致力透过多方面的工作消除不同族群所遇到的偏见、歧视和障碍。
撰文: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林美秀
上任后拜会族群领袖了解少数族裔的处境
自今年四月上任平机会主席以来,我的工作就离不开种族平等共融的议题。犹记得上任后不足一星期,我便代表平机会出席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特别会议,面对的首条议员提问正是有关少数族裔的平等教育和就业机会;未及两周,我为平机会主持的首项大型活动亦正是推动种族多元共融的运动日。
在过去数个月,我非常感恩得到平机会来自不同族裔的委员与我无私分享他们的观点,另外平机会的专责团队亦不停为我安排,接触和拜会族群领袖,让我对少数族裔所面对的处境和挑战有更具体的掌握,当中语言障碍、中文水平和种族偏见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跟进的领域。
参观清真寺认识其宗教及文化背景
适逢6月17日是伊斯兰教古尔邦节(Eid ul-Adha),我和平机会的专责团队于六月中旬特意拜访了九龙清真寺,并与营运团体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基金会)的会长、委员和两位助理教长会面。我们十分感谢基金会盛情款待,带领我们参观清真寺的优雅建筑,以及介绍当中建筑细节和其宗教及文化背景。
根据基金会的资料,在2022年约有三十万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居于本港。半数为印尼裔,主要是外籍家庭佣工;其余十五万人中约有五万为华人,三万为巴基斯坦人,以及来自印度、马来西亚、中东、非洲等其他地域的人士。
交流是减少误解和偏见的良方
伊斯兰教在港植根百多年,首间清真寺建于1849年香港开埠初期。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 — 回教清真礼拜总堂 — 座落中环半山,属过百年的法定古迹,而位于尖沙咀的九龙清真寺亦已建成四十年,是在港穆斯林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中心点。虽然该寺座落在繁华闹市,然而,对于不少香港人来说,这个重要地标总带着点神秘色彩,连带穆斯林社群和少数族裔群体亦仿佛带着一份神秘感。
这次探访对我别具意义,除了让我大开眼界之余,亦令我有不少体会。首先,本地穆斯林社群对宗教的虔诚,可以从寺内学生和妇女认真学习可兰经中体现;另一方面,很多人可能误以为只有穆斯林才可进入清真寺,事实上,清真寺欢迎任何人士入内参观,让市民大众认识他们的宗教和文化。这正好反映,虽然不同种族或宗教社群都有自己的信念、文化和习俗,但他们都乐意与外界分享和交流,而交流往往是减少误解和偏见的最好方法。
少数族裔人士仍面对就业挑战
种族和文化背景被误解,对于非华裔社群有着一定的影响,包括阻碍他们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平机会在2020年公布的《香港少数族裔青年教育和就业路径的研究》报告指出,超过四百位受访雇主代表中,较大比例相信少数族裔会因其种族遇到求职困难。在探访清真寺期间,基金会便反映了少数族裔的就业挑战,更提及不少雇主仍未接受穆斯林女性在工作场所配戴头巾,这对某些族裔的妇女,如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裔等,影响尤深。
透过雇主及学校网络促进种族平等和共融
平机会于2015年成立少数族裔事务组,正是要促进少数族裔的平等教育和就业机会。针对部份雇主的种族偏见,平机会在2018年推出《种族多元共融雇主约章》,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已获超过450间企业及机构签署《约章》。透过持续扩展的雇主网络,平机会积极推动雇主营造种族平等工作间,并把雇主与种族及宗教团体联系起来,合力消除职场上的种族和文化偏见,并为少数族裔社群提供更多元的就业机会。
同时,平机会深信种族平等共融的观念应从小培养。为此,我们于2023年推出“种族友善校园嘉许计划”,并成功取得超过150间中小学及幼稚园支持,透过校园活动、老师培训和网上宣传,打造种族共融校园。
冀各界共同努力构建平等共融的城市
今年7月正是《种族歧视条例》生效15周年。法例除了为市民免受种族歧视赋予法律的保障,亦带出政府和社会对种族平等的重视和追求。在推动种族平等的路上,社群、雇主和学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希望各界共同努力,移除偏见,收窄差距,为来自不同族裔的学生和在职人士打造平等共融的校园和工作间,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香港人构建平等共融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