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室内处所换气量标准不统一 或加剧传染病传播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近来天气反复加上冷锋来袭,市民染病机率大增,病毒传播风险增加,不但流感肆虐,连新冠肺炎病例亦似乎有增加趋势。病毒专家们对病症传播方式一直有不同讨论,但不论是透过空气还是飞沫传播,各国相关的机构都指出室内通风欠佳明显会加快病毒散播,可惜自疫情过去后,针对部份较人多挤逼的室内处所,其换气量要求仍未有订立统一标准,甚至加强规管,料会成为流感病毒迅速散播的主要源因之一。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在医院加装高效能空气粒子过滤器去减底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风险。

本港流感感染个案有上升趋势,不少市民亦由过著后疫情时代的“无罩生活”,在人多地方逐渐重新自发戴上口罩以防受到感染。有医学专家警告市民要提高个人防疫意识,尤其免疫力较低的人士更需要提高警觉。笔者早前亦不幸“中招”染上流感,虽然病情不算严重,但走在街上亦遇上不少人“同病相怜”,而即使病情转好,很多人亦会持续咳嗽一段长时间,令人感受到流感肆虐的威力。在现时流感个案不断的增加,有更多病情严重,变相有机会提升死亡数字,实在不愿见到此事会发展到对社会及经济造成非常之大的影响。

其实各地专家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传播途径均有不少讨论,如有人认为流感或新冠肺炎等可透过飞沫传播,即经吸入患者打喷嚏、咳嗽或讲话时所喷出的飞沫,或接触沾有飞沫的物件后,再经触摸口、鼻或眼睛时进入身体;但亦有指病毒有机会透过空气传播,即病毒能在空气中浮游一段时间,再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据港大的一个团队硏究结果显示,不少人虽已采取洗手及佩戴口罩预防措施,仍有半数人会通过空气中的带病毒悬浮粒子受感染,揭示空气中的这些悬浮粒子是流感传播的重要媒介。

据知,即使有人喷出飞沫,一般的粒子未必能远距离散播病毒,但当中若有较轻的粒子,其传播范围甚远,亦可黏附在物体表面上,透过接触散播病毒。过去人类在预防传染病时,曾以不同方法去防范吸入带病毒的飞沫。例如,昔日的医疗人员会戴上如鸟型般的“鸟面具”及护眼罩等,而长长向下弯曲的鸟嘴作用为呼吸孔,可防止吸入空气中带有病毒往下堕的飞沫。有研究则指出大声说话可喷出每分钟一万颗飞沫,而咳嗽更甚者可喷出多达万五颗。怪不得古时中国人想出以薰醋来消毒室内的空气,因《本草纲目》指出:“醋能消肿、散水气、杀邪、理诸药”。虽然没有人作过科学化确认,但醋酸都是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并且浓度要相当高才能达到效果。

不论病毒途径传播为何,越局促的环境,病毒传播的机会便会越高,因此处理好室内通风甚为重要。过去本港在新冠疫情期间曾就食肆等室内处所制定换气量限制,确保市民在较高危的室内地方能减少因为空气不流通而受到感染,特别是较多患者出现持续咳嗽等病征,亦令流感传播更快。可惜,随著疫情过去,相关限制撤销后,食肆等较高风险的室内地方,其通风系统要求或换气量等均没有统一限制及提升要求,仅各个部门因应不同需要订立不同通风标准。例如,不同部门对各类处所的空气质素及鲜风量等均有不同要求,却未有特别针对预防病毒传播而订下的限制。

笔者认为,当局要整体性地加强疾病传播,不但加强室内食肆、商场及公共交通等人多挤逼地方的通风要求,除了要订立统一标准,亦可考虑将标准加入发牌条件内,确保相关处所负责人会严厉执行。其实现时不少航空公司已就换气系统已作出改善,并特别因应新冠疫情而在航班上配备高规格空气粒子过滤装置,也许本港食肆及人多处所等亦可参考相关做法,或重新考虑重推新冠疫情其间所作的改善通风措施至恒常化,为防止流感或其他传染病传播所面对的增长而作最佳准备。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