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盘意外令人痛心 应做好安全计划预案兼做足合规检查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建筑工作存在一定危险性,近期本港发生不少工业意外,引致的严重致命事故,有工友不幸丧命,令社会对地盘安全的关注再次提升。本港未来基建工程需求有增无减,包括不少大型铁路、建屋及医院等建设计划,而在工人人口老化情况下,加上缺乏新人入行,预料相对未来事故发生机率会有所增加。要减少意外发生,必需从业界处理好安全计划及做足要求规格检查等著手,建构出良好安全管理文化,同时政府亦应加强针对在这方面的执法,为地盘从业员缔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早前本港多区地盘发生大大小小工业意外,部分更涉及施工中的各类形工程项目,令大众忧虑到工地的安全计划或系统等也许出现漏洞,亦可能涉及人为因素。本港工程量持续增加,当局曾预计未来的每年工程量可能达至3,000亿元,但工人人口老化加上人手短缺下,即使引入外劳,外来工人或未能太快能熟习本港工作环境,引起外界对工地安全的关注。

根据统计,现时全球每年平均都有约十分之一的工人在工地受伤,比率之高不容忽视,属全球性问题。笔者亦留意到有报道指邻近新加坡近数月已发生四宗不同地盘死亡事故。事实上,一般地盘均有设计不同安全计划,但即使已做足风险预案,若无足够监管及合规检查等,有再严谨的安全计划亦无补于事。

有研究指出建筑事故因果影响有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第一是工人行为、能力、沟通、健康和可能做到的监督;接著是工地现场条件和布局、工作安排和管理;第三是建筑材料适用性、可用性和其应用条件;最后是建筑装置装备的适用性、可用性和状况。这些原因除了受到工程管理和设计上因素影响外,风险管理及安全文化和意识等亦影响意外发生。因此,工人培训十分重要,特别是对适当装备运用的警觉性。举例说,在工作岗位转换时,工人往往尚未做好适当安全措施下已展开工作,特别容易“出事”,即使只疏忽了十数秒,若发生严重意外已足以致命。

工地环境复杂,涉及不同承建商或分判商,各公司的安全文化也许略有不同。如俗称“大判”的主承建商可能相对在安全要求方面较高,但其聘用的“二判”或“三判”的安全措施未必可全面配合,即使有安全检查,部分监工亦未必可能完全到位。更甚是,即使有专业人员签下文件以确认程序做妥,亦可能未有完成整个安全检查。不少事故发生亦基于所谓理所当然“以为”安全措施已做足,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由“大判”统领“注册工程专业人士”,或由独立公司作监管亦是十分重要一环。

业界亦有特别为建造工友提供的安全训练课程。

工地安全措施亦需与时并进,若政策上有所更新,工地规例亦应随著,以确保工人尽快获得足够保障。而即使现时已有工人注册制度,因并非全面强制性,部分在行内具相当经验的年长工人未必会进行注册,但人手短缺下仍能获聘用;而年纪较大的工人体力始终较年轻工人逊色,难免会增加发生意外的机率。

以往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往往以时间及成本作为标准,如讲究工程能否在预定时间及成本内完成,但工程期间始终有不少不可预测的原因而𨒂误,有时为“赶工”追回时间,工人的安全问题或被忽略。笔者认为除了时间及成本,工业安全亦应纳入项目成功条件之中。

意外发生固然令人婉惜,但同时亦见到有不少承建商及发展商已自主设立更到位的地盘监控措施,并设安全小组定期巡查地盘并需作出报告,确保将发现的安全问题能得到及时处理,并要求地盘安全主任更严格监督安全相关执行的事宜,并透过独立安全审计,评估安全效能,加强各人的安全意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及管理的生态圈。

进入密闭空间其中所需的一部分个人安全装备。

同时,为减少工业事故发生,政府除了应考虑加大力度执法,或提升所需“专业人士注册制度”的要求,加深专业人士及工程师的参与度等,笔者认为亦应改善工友工作环境,包括将工具重量减轻、把部分工序机械化、科技化或以组装合成模组化建造,减少在地盘作业的风险。不少科技亦能提供高效地盘管理,如以智能方法实时追踪工友及身体状况和建筑设备等方位,亦要改善工地“恶习”,如需严格禁止工地人员在地盘内抽烟等。为鼓励更多人遵守规则,承建商亦可考虑加以奖励代替罚则,令工友更愿意“守规矩”,有助减少不幸事故发生。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