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义邻舍
“谁是我的邻舍呢?”圣经描述好撒玛利亚人路上碰到两族从不往来的遇劫者,竟一手包办洗伤口、管接送、预缴宿费、承包后数,做了伤者的真邻舍。
如胸怀父母心的医者是家人,谁又是病人的邻舍呢?正是义工。
撰文:医院管理局策略发展总监程伟权医生
医院管理局成立初期,义工不多,但三十年来病人资源中心与局内外伙伴合作推动,现时医院义工已过二万,可以坐满半个大球场了。借用义务工作发展局用以代表力行义务工作的“行义”一词,对每位医院义工“行义”之义举,我们由衷感谢。该局登记了十四万义工,足见此地情深义重的义工者众!与同具意义的非医院服务相比,医院“行义”,分别何在?
说实务,医院流程赶,人密集,资讯多,病人难跟上,训练有素的义工小步正是大帮忙──他们转困为能,正每天协助病人登记手机程式“HA Go”,使用自助缴费站或预约抽血。
论关顾,义工剪发,报佳音,于院牧带领下床边关顾病人,耐心陪伴“老友记”病房内阅报,于日间医院鼓励长者做复康运动。人带病怀忧留院,义工送暖添希望,如遇上同历病情的过来人打气,能量更强。疫情间,义工绝迹病房,可想而知,获恒常探访的复康医院病人何其失落。而疫情过后,义工火速回归,义气可嘉。
医院病床三万,义工越多,越可全场暖化;期待更多人入伍,及时行义。
其实每年暑假都有学生新血入伍。充满青春血气的脸孔,为医院倍添朝气;除了支援病人服务外,学生也获安排亲临部门;首次讨论生死,置身殓房的经历,谁亦毕生难忘。今年亦有义工陪同职员与中风病人参观香港故宫博物馆,活动鼓励了病友克服身体障碍。年轻义工参与,得益的又岂止病人。近镜观察病者如何渡过难关,他们会否体验到行“义”积德最乐也,未来更可推己及人?应该可以吧──上周正好收到九年前儿童骨科部暑期义工的电邮,他刚于海外毕业,打算明年回港行医;当日行义,今日行医──他正是集家人与邻舍于一身的一例。
《香港01》“01医务所”与医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专栏《园游。杏林》。
“杏林”出自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故事,后世以“杏林”称颂医护,数位来自医管局的杏林中人带领看倌园游杏林大观园,透过文字细数杏林人、杏林事,分享个中点滴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