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业人手荒 工程企业应加培训并输入人才
人口老化加上公营医疗系统长期承受压力,政府早年提出两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外界冀有助减轻医疗服务供不应求情况。不过,建造业长期人手短缺,推行庞大、工程较复杂及质量要求高的医院发展计划,连同已规划的工务工程,将会令人手短缺更见严重,多少影响工程进度及质素。笔者认为除了各工程院校及学会,工程业界亦应加强年轻新血培训,除了在薪酬等增加其入行诱因,亦应关注在职培训的重要性,有助留住人才,缓解业界青黄不接困局。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根据预测,政府加上私人机构未来数年总工程量将会每年递增,工程总额每年将逐渐增加至约3,000亿元。不过,建造业人手不足问题仍然严峻,从业员老化和年青人不愿入行等,不论前线技术人员或是专业职系均面对人手荒。根据建造业界作出的建造工程量预测报告推算,技术人员人手短缺比率将由现时约5至15%,扩大至2027年约15至20%。业界亦已发出警号,指届时建造业界或有多达4万个空缺,专业人员短缺数目更从4,000增至6,500人。此问题不但有机会导致工程延误,工业意外发生机率亦可能增加,不但耽误基建发展,还会令建筑成本上涨,为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除了本身人手问题,近年有见港人移民外地人数上升,亦令工程业界等各行各业人才进一步流失,以中级管理层情况特别严重。但笔者看来,此际有危亦有机,因以往空缺较少的管理层位置,或会因为移民潮等令初级员工有更多向上流机会,变相令年轻专业人士更容易获晋升。事实上笔者亦留意到,近年不少工程公司的管理人员有年轻化趋势,但有年轻业界反映指公司多缺乏内部培训,尤其在管理工作方面,他们认为若能有资历丰富的前辈略为指引或传承经验,相信处理管理工作时将更得心应手。
的确,笔者不时接触到年轻工程管理人员,有感部分人缺乏处理大型工程经验,著实有待改进。但在现时年轻人普遍较抗拒投身工程界情况下,工程公司或大型发展商等若要吸引人才,除了在薪酬及员工福利等方面入手增加入行诱因,亦应为员工提供更多在职培训。若企业能透过经验传承协助年轻管理阶层解决问题,包括应对大型工程挑战、处理突发事故的训练和指导、如何处理不同持份者的互动关系,以至自身定位等亦甚为重要。
当项目管理得宜,年轻管理人员工作获得到认同,会为他们带来更大成功感,甚或会为身为工程从业员感到自豪,企业亦会因此增加竞争力。笔者期望业内前辈若有机会,应尽量向年轻人分享工作心得及传授经验,增加年轻人持续及进一步在行业内发展的兴趣。
另外,以往新入行的年轻工程人员,工作或较单一及重复,如一般工程学系毕业生在经过约2年在职培训而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后,部分工作性质会较重复。雇主若能增加其参与工程类别的多样性,例如专责处理屋宇装备给排水工作的人员可转换至空调通风设计等,可让年轻员工有机会涉猎不同工程范围,在各领域发挥所长,为他们带来满足感之余,亦有助留住人才。
其实,输入外劳亦不失为一个解决人才荒的办法,此方法虽存在不少争议,部分工程业界会担心出现“争饭碗”情况。但笔者认为此举反而会“做大个饼”,而增加人手亦有助加快基础建设施落成,促进经济发展。不少邻近地区,如澳门及新加坡等地亦已有不同行业依靠输入外劳去增加人手,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下文再谈如何透过新科技去改善人手不足问题。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