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助追踪防疫 当局需加强网络保安及宣传做好准备
政府正研究取消口罩令,本港的防疫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各国及地区亦已陆续解除针对新冠肺炎的防疫限制。在疫情终于远离之际,各地政府先后陆续检视过去防疫政策,甚至有专家提倡以新科技去改善防疫追踪措施,包括以大数据去加强对患者或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能增加患者获得所需资讯的透明度等,为下次大型疫症来袭做最好准备。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笔者于上文提到,笔者早前在疫情缓和后远赴爱尔兰参与工程界国际会议,曾跟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讨论如何以创新科技去补足现时抗疫措施。当中有专家提议,可以透过大数据协助进行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例如可抽取当中的讯息交通流动数据,透过“超级电脑”协助追踪,此类交通流动数据包括来往各地的航班资料,甚至细微至患者飞机座位位置等,若能够在患者确诊之际迅速整合,并在移除个人资料后实时公开资讯,将可以加快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工作,亦能令市民有所防备。
另外,大数据亦可协助记录不同社区的人口活跃情况、各地城市就业或复工情况等,以了解疫情对市民生活或工作的影响,如若某些行业迟迟无法如常复工,当局亦可以及早知悉,以大数据进行分析及了解,针对性地协助行业复工施加不同援助措施等。
数据记录及分析亦可用于检视防疫和治疗物资,甚至食物储存量等,及早洞悉各地城市可能出现的食物或药物短缺情况,例如中国国内越来越多智能粮仓的出现,减少人手应用之余,透过物联网、实时远程监控及自动化调控等中央数据化管理,当局亦能及早掌握粮食保质与供应情况,有备无患。
除了疫情的追踪及患者跟进工作,智能科技亦有助改善诊断及治疗方法。例如透过新科技将病人的电脑扫瞄影片制成数码三维模型,过往医护人员或需以小时计才分析得出相关患者的疾病结果,新技术下令分析及诊断可加快进行。据知,已有智能电脑设自动分析患者的电脑扫瞄影像(俗称X光片)的技术,以往一般需由医生亲身进行检视,为患者进行诊断。现时可以先透过人工智能筛选可能出有问题的X光片,优先抽出有急切治疗需要的患者进行检视,加快整体治疗过程,令不少病患得益。
在疫症诊断方面,当局早已试行远程医疗视像诊症服务,识别适合的病人透过局方的应用程式,接受远程医疗视像诊症,更由专人速递药物,方便病情稳定病人留家治疗。
不过,在智能科技发展迅速情况下,不少专家认为需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包括以防超级电脑系统被黑客入侵,因此类数据不但有机会牵涉个人资料等私隐问题,即使储存数据时能移除个人资料,部分数据亦可能牵涉庞大商业利益,吸引不法之徒借此谋利,或利用数据进行破坏等。因此,在收集资讯、移除个人资料后再发布对大众健康具影响力的资讯之间,当局及网络专家们需份外小心处理资料的储存和发放问题。
当局亦有需要在资讯发布的宣传工作上,加强提高大众保障私隐的意识及对当局发放资料的信任度,如能令市民更放心使用如“安心出行”等应用程式去协助当局进行疫情追踪工作上,相信政府会考虑如何多下功夫,为日后做好准备,期望以最大努力及最少成本下,能在极短时间内管控好疫情,竭力减少疫情对社会经济及民生的影响。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