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新闻案|专访何桂蓝被指为其铺路 钟沛权指何受访支持度反跌

撰文: 刘安琪
出版:更新:

《立场新闻》被指发布煽动刊物案今(16日)在区域法院续审,控方开始就《立场》涉煽动的17篇文章逐一盘问前总编辑钟沛权,其中有关何桂蓝的专访,直指是钟等人利用《立场》的平台,为何“铺路”及“捧”她,钟却回应说媒体不会“做啲嘢有利于佢”,又指访问后,何的支持度不升反跌;控方又质疑,是否受访者的非法煽动主张也要放入文内,钟认为只要其说法不会引起即时暴力,或损害公众健康,当中无虚假资料等,都会尽量如实报道,让市民可在充份了解下决定是否支持。

控方指《立场新闻》涉煽动另外17篇文章。(详看下图)

+15

何曾任记者时累积声誉和民望

控方就指控《立场新闻》的17篇文章作盘问,就何桂蓝的专访,质疑《立场》想提供平台予何表达其政治主张、想“捧佢”。

钟沛权否认说法,并称作为媒体,肯定不会有“做啲嘢有利于佢”。在选择采访对象时,会考虑其社会角色是否关乎公众利益,公众有否需要知道其主张等。何作为一个新进政治人物,是需要被重视的,由于她曾任职记者,累积了声誉和民望,其最大的政治资产在其记者角色,故此专访的焦点为其角色转变。

钟沛权指何桂蓝做记者时累积文望,专访亦集中其身份转换的因由。(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何少用本土派字眼

钟续指,他观察到何少用本土派、内地人、被殖民等用字,其具体的政治主张与本土派又有些分别,她既非温和民主派想支持的对象,本土派又认为何与他们心中所想有别。据钟的主观观察,何在接受该次深入的访问后,其的支持度反而下降。

文章解释何想转换身份因由

控方引述专访指,何称任职记者时有挫败感,会反问自己做到这样是否足够,与后面参选不是为名利,而是想成为“抗争者”,互相呼应,这就是文章的主旨。钟同意此能解释何为何要转换身份。控方续指,何参选的目的十分突出,即为“抗争”,钟指这可以有很多演绎,他亦接受控方的演绎方式。

钟沛权承认,即使受访者提及非法煽动主张,只是不引发即时暴力,都会如实报道。(资料图片/刘安琪摄)

最关心是否准确纪录受访者说法

提及何在专访中形容所有抗争者只赌上前程去抗争,控方提问钟觉得此说法是否公道。钟回应称,作为媒体不需要判断公不公道,他们最关心的是准确纪录受访者的说法。

非法煽动的主张是否应加入文章

钟重申,他们的意图是如何呈现一个政治人物的真实想法,只有具充份的资讯,才可决定对方值不值得支持。控方听罢质疑,是否对方的政治主张属非法煽动都要放在文章中。钟认为只要其说法不会引起即时暴力、损害公众健康、无虚假资料等,内容关乎公共性,他们便会尽力如实报道。

3名被告依次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钟沛权(52岁)及林绍桐(34岁),同被控一项“串谋发布或复制煽动刊物罪”。

案件编号:DCCC265/2022

钟沛权自辩撮要。(详看下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