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深水埗配水库4个阳性泥土样本基因与病人极似 源头待查
深水埗区爆发源明未明类鼻疽感染,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3日)联同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交代最新调查进展。
欧家荣表示,本港今年至今累计有34宗类鼻疽个案,25宗于今年8月后出现,居于深水埗患者占当中20宗,而当局于深水埗区深入抽取合共 471个环境样本,共发现38个样本呈阳性,两个与患者居所食水相关、32个配水库泥土样本阳性。经细菌培植及全基因分析,发现其中4个配水库泥土样本,与病人基因非常相似,当局认为两者有关联,但暂未能确认感染及传播途径。
袁国勇强调,虽然泥土样本阳性,但未知如何感染病人,经水源只是可能途径之一,目前无法确定,又指所有食水样本均未能培育出类鼻疽伯克氏菌,重申本港食水十分安全。他表示,全球暖化为类鼻疽伯克氏菌生长带来有利条件,相信是今年大爆发其中一个因素。他呼吁市民不要饮用未经煮沸的水,深水埗区居民如出现发烧等情况应向医生表述。
▼11月3日 卫生防护中心汇报深水埗区类鼻疽感染个案最新调查进展▼
32个泥土样本呈阳性 其中4个全基因排序与病人高度相似
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召开记者会,交代类鼻疽个案调查进展。欧家荣表示,至今累计34宗类鼻疽个案,25宗于今年8月后出现,居于深水埗患者占当中20宗。当局于深水埗区深入抽取合共 471个环境样本,共发现38个样本呈阳性,两个与患者居所食水相关、32个配水库顶部草地的泥土样本阳性。经细菌培植及全基因分析,发现其中4个配水库泥土样本,与病人基因非常相似,当局认为两者有关联,但暂未能确认感染及传播途径。
欧家荣今指,现时6名病人仍留医。今年8月后感染的个案中则合共8人离世,其中6人居于深水埗,而当局正进行修例,拟将类鼻疽列为须呈报传染病,适时会再公布。
目前无法得知传播途径 袁国勇: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袁国勇表示,经种菌后,配水库顶部草地泥土样本,与病人基因高度同源。但他强调,现时发现细菌的是“配水库顶部草地”泥土,并不是配水库的食水。他们有尝试把配水库内的食水化验,惟无在食水发现类鼻疽细菌。他们亦有检查配水库顶部的通风口,有否可能从通风口令泥土上的细菌掉进水中,不过食水中真的没有类鼻疽菌,故无从稽考。
他表示,本港食水标准高,水务署亦已按早前建议,增加游离余氯含量及研究于配水库出口增紫外光消毒,以减低风险。他续说,现阶段无法得知配水库泥土传播途径,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人口老化及全球暖化为高危因素 袁国勇称须接受类鼻疽属风土病
袁又提到,受全球暖化影响,香港在之前8月的温度太高,致泥土的温度上升,类鼻疽细菌在泥土的数量就增加。他亦提到今次确诊患者大部分是中年人,指人口老化亦是另一爆发高危因素。不过他强调,市民要接受类鼻疽属于风土病,只要其非同源,毋须太担心。
建议每日先开水一分钟 头啖水不宜用作漱口或饮用
他亦建议深水埗区的市民,在每日起床后,水龙头打开的“头啖水”不要用在身体上,如漱口或饮用,可以先开水一分钟,然后再用水。同时他建议市民如有发烧或癑肿症状,就要紧记求医。
欧家荣表示,现时6名病人仍留医。今年8月后感染的个案中,则合共8人离世,其中6人居于深水埗。他表示,当局正进行修例,拟将类鼻疽列为须呈报传染病,适时会再公布。
水务署研配水库出口增紫外光杀菌
水务署总化验师蔡德业表示,水务署有恒常监察食水的水质,包括游离剩余氯量,强调一直用氯作食水消毒。而他们亦会研究于配水库出口增紫外光消毒,同时为有关配水库作检查。
▼10月25日 袁国勇及欧家荣视察蝴蝶谷配水库调查类鼻疽疫情▼
▼10月21日 袁国勇及张竹君到深水埗白田邨地盘调查类鼻疽疫情▼
▼10月18日 白田邨爆类鼻疽感染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