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袁国勇:建议食水氯含量提高两成杀菌 或去年底已有个案

撰文: 欧阳德浩 陈淑霞
出版:更新:

深水埗区爆发类鼻疽,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今日(25日)早上,联同卫生防护中心及水务署人员,到蝴蝶谷配水库视察,调查传播源头。袁国勇视察后称,暂未确定到源头,相信泥土及食水都有机会散播病菌,由于区内有约10名患者甚少外出,亦无接触干泥土,故要研究其他传播途径,包括会化验患者家居及区内售卖口罩等物品,会否带有病毒。

▼10月25日 袁国勇及欧家荣视察蝴蝶谷配水库调查类鼻疽疫情▼

+1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今日(25日)表示,累计31宗类鼻疽个案,其中22宗8月后出现,事件不寻常,受影响包括白田邨、石峡尾邨及李郑屋邨等18幢大厦约一公里范围,正调查区内供水系统。

政府专家顾问、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指出,因石硖尾及深水埗个案比例高,故卫生防护中心特别关注今次类鼻疽事件,遂循此方向在区内取环境样本,并在理大地盘泥土发现四个样本含DNA,他又提到,推测另一爆发原因或与食水受污染相关,今日在配水库现场视察后,满意滤水厂消毒程序,包括游离余氯含量达标。

不过,他提到,游离余氯含量会随时间降低,呼吁长期病患者及长者,早上开启水龙头一分钟后方方可用作食水,头一分钟流出食水亦应避免用作刷牙、洗脸及花洒冲凉等,“最好煲过先好入口。”

▼10月21日 袁国勇及张竹君到深水埗白田邨地盘调查类鼻疽疫情▼

+3

袁国勇建议水务署增加食水氯含量,由100万分之1增加到1.2,令游离氯含量足以杀死病菌,并于出水口增加紫外光消毒。他称,建议于配水库出口增紫外光消毒,相信可进一步确保食水安全,亦可减慢爆发情况。类鼻疽是风土病,每年有约10宗,今次集中于深水埗一带爆发,需紧慎行事,现阶段对爆发原因未有结论,与此同时,已于区内购买廉价口罩及消毒液,及检取患者家居样本作化验,检视其有否受到污染。

袁国勇又指,21个患者中,有10个甚少或从不外出,亦从未接触泥土,故需一并检验其他可能性。他指,类鼻疽并无人传人迹象,相信天气转凉及干燥后,病毒生存率应会减低,盼相关措施足以控制感染情况。

防护中心则指,本港今年共录得31宗感染类鼻疽个案,其中有22名患者住在深水埗,分别在8至10月发病,大部份在8月发病,分布在16座不同大厦,只有2宗患者住同一座大厦,形容事件不寻常,至今仍未找出感染源头。

▼10月18日 白田邨爆类鼻疽感染个案▼

+7

袁国勇日前曾表示,暂未能确认深水埗区内爆发的感染源头,需要在区内采集大量泥土和食水样本检测,故要到石硖尾配水库以及蝴蝶谷食水主配水库,以了解其运作情况。

至于白田邨一个重建地盘,有泥土样本对类鼻疽伯克氏菌呈阳性反应,袁国勇指已于地盘泥土洒上“熟石灰”,相信可大幅降低危险性,但暂未能确定地盘是否有爆发情况。他又指,倘将类鼻疽列为须呈报疾病,将更能掌握个案情况,但最终需交由卫生署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