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母照顾轻度智障女不言弃 喜见她变开朗:𠵱家肯主动同我讲嘢

撰文: 梁晋颖
出版:更新:

古语有云:“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社会上有一群家长,他们的子女要长期贴身照顾,甚至长大后都要为了“他/她”不断担忧,每时每刻都可能要应付子女需要,真正“长忧九十九”。这些家长、这些照顾者的压力外人难以明白,哪究竟可以有谁来照顾这些家长?

扶康会举办“庇护工场延展照顾先导计划”以及“乐在照顾”家庭支援服务计划,给予一些弱能人士子女及其家长,参加辅导及活动,令他们关系改善。对于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及会加强照顾者支援,这些家长都希望不只有金钱上的支援,而是更多方面的实质支援。

郭太的女儿佩恩是轻度智障人士,有时都觉劳累。(梁晋颖摄)

丈夫老迈女儿连洗澡也须操心 两人在家煮食险酿巨灾

郭太女儿佩恩是轻度智障人士,有很多地方都需要郭太照顾,例如洗澡都可能要郭太操心:“有好多地方洗唔干净,要帮佢再洗过。”丈夫已80多岁,难以照顾女儿,但郭太在机场工作,工时十分长,有时都只有女儿和丈夫在家,但几乎引起意外:“佢哋有晚煮饭,我好夜返到屋企,发觉成间屋好热,原来佢地煲完嘢之后,个炉就唔记得熄火!”

女儿痴身 在职妈妈失去个人社交生活

郭太指,在机场任行李搬运员的她,有时忙得不可开交,但女儿有时会不断致电,多忙都要接听:“件行李劲重都要即刻放底听电话。”而且任何社交生活,女儿都要跟着她:“去同朋友饮茶都要带埋佢,有时更因此要推却朋友聚会,失去个人社交生活。”

麦润芸指扶康会办庇护工场延展计划,帮助庇护工场工作的残疾人士。(梁晋颖摄)

扶康会于庇护工场办延展计划 助双方同有喘息空间

扶康会是支援佩恩的社福机构,该会副总干事麦润芸指,庇护工场只在星期一至五的早上九时至下午四时工作,部份服务回家后难以自理,缺乏社交活动,容易于社群发生意外,而照顾者亦长期面对照顾压力,需有喘息空间。所以该会开展“庇护工场延展照顾先导计划”,于周一至五晚上,及周六早上至傍晚,为服务使用者提供主题训练及小组活动,既令残疾人士有更多社交和技能学习机会,同时减轻照顾者压力:“佢哋(残疾人士)完咗工作,我哋会同佢地做活动,同佢哋食埋饭,甚至车埋佢哋返屋企。”

郭太表示,庆幸扶康会开办计划,女儿参加计划后更开朗,更容易与她交流:“以前一返屋企就只系玩手机,𠵱家会主动同我讲野,兴趣班画咗画又畀我睇,叫我一齐做手工。”

罗太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参加“乐在照顾”计划后令她们关系变好。(梁晋颖摄)

自闭儿有“特殊执着” 常与父冲突 妈妈沮丧不时夜里饮泣

罗太的儿子患有自闭症,平常生活有种“特殊执着”,例如餐桌上杯子位置一定要如一,电视频道一定要是同一个:“试过半夜三更,佢突然走出厅开左个电视,好紧张系咪果个台,搞到佢爸爸走出嚟闹佢,两个又闹交。”罗太指,儿子有试过刷牙过后,发现牙膏仍在牙擦上“原来都无擦过”,又试过打泻食物但不懂自理,要长期贴身照顾儿子,所以她都没有上班,全天侯照顾儿子。

罗太指自己跟丈夫都理解这个是儿子的病患,不是他的错,但有时都会出现负面情绪,“特别系爸爸,好容易同佢起冲突,我要成日系佢哋之间调停。”特别是儿子在特殊学校毕业后,在家中时间更长,冲突情况每日发生同时更严重。她都感到很辛苦,有时在夜里饮泣,沮丧不已。

扶康会“乐在照顾”计划  令相关家庭得到多元支援

扶康会在2021年9月开展赛马会“乐在照顾”计划-扶康会家庭支援服务,为特殊学校智障毕业生之家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例如兴趣班、治疗小组、家庭联络活动、更有社工辅导服务及临时动床心理服务。

罗太与儿子都是参加者之一。罗太指,儿子可在家中用视像课堂,参加计划兴趣班。她指儿子参加计划后变得开心,而在网上又可以跟其他人聊天,学到一些手作或技能,更会与罗太分享,令他们关系变好。

施政报告提出增加照顾者生活津贴 过来人冀实质支援:等心理辅导都要几个月

施政报告提出低收入家庭照顾者每月生活津贴会由2,400元增加至3,000元,明年起设立一站式照顾者资讯网站和支援专线。罗太指与其只增加金钱,不如给予更多实质支援,例如残疾人士技能培训可开发更多,同时让社福机构有更多资源支持残疾人士家庭:“比三千我,我仲要同佢去报名(技能培训),不如有多啲社会服务仲好。”她希望有更多照顾者辅导服务,认为有时想找情绪辅导都要轮侯多时:“揾个心理辅导都要等几个月,有情绪都变无情绪啦。”

麦润芸指,社会上有很多残障人士,因为其照顾者压力过大或年事已高,都在等待入住院舍宿舍或到庇护工场工作。但入住院舍宿舍通常都轮侯十几年,而庇护工场都要轮侯一至两年。“咁等待果段时间,佢地留系屋企,又无左社交,照顾者要长期照顾,其实好易起冲突,就有社会悲剧发生。”

支援残疾人士家庭计划应长期营运

麦润芸表示,支援残疾人士家庭的计划很重要,而且很大帮助,是应该由政府及社署长期去主动营运。如果缺乏资金,计划要停止,对残障人士家庭是很大损失。她们已经邀请大学,对两个计划的成效进行研究,之后会撰写建议书交予政府,希望社署可长期支援两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