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学者倡加强本地人才培训 吁土地问题以市民利益为依归

撰文: 陶嘉心
出版:更新:

行政长官李家超下周三(19日)将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料将提出吸引人才的措施。港大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叶兆辉今日(15日)强调,培训本地人才同样重要。他指,内地现时有两个流行用语“躺平”和“摆烂”,反映不少年轻人感到无希望,认为社会要有让年轻人有动力和目标。房屋问题方面,叶认为香港并非欠缺土地或资源,而当局须以市民利益为依归。

另外,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表示,基层市民最希望政府优先处理房屋、通关和社会福利等。她解释,通关问题直接影响基层的生计,有跨境货车司机及地盘工作工人反映,因为有建筑材料由内地难运到港,令他们无法开工。

▼粉岭高尔夫球场▼

+5

叶兆辉今日在商台节目《政经星期六》中表示,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在疫情下有60%家庭收入减少。他认为疫情下,领取日薪的市民“手停口停”,社会须要思考是否忽略低技术人士,令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至于房屋议题,叶兆辉认为在疫情期间,当中央作出呼吁,特区政府很短时间已能找到土地,兴建社区隔离措施,反映香港并非欠缺土地或资源:“问题在于政府有否拆墙松绑,摆平各界利益,以市民利益为依归。”他又指,基层市民每日正居住在不适切的环境中,而城规会正处理改划粉岭高球场部份土地兴建公屋的申请,但当中有人以“我要打波”为由反对。

至于在反修例运动期间被捕的年轻人,叶兆辉指,社会上有少数人对他们存有歧视及标签,但他称接触到被捕青年中,大多都知道辜负父母期望,希望重新出发及在香港发展,故希望社会能与他们同行。

施丽珊在同一节目中指,基层市民对过渡性房屋需求大,但非政府组织要负责兴建,形容:“好似叫他们充当建筑师”,故希望政府可以承担更多,政府兴建过渡性房屋后,再交由非政府组织营运。她亦希望租约期可以延长,以免居民未上公屋就要搬走。施丽珊又批评现时最低工资只有时薪37.5元,扣除通胀其实只有27元购买力;即使最低工资调升至40元,购买力只得27.4元。

▼过渡性房屋项目“可悦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