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桥塌海堤】路政署续避答填海超环评上限 仅称面积符规定
撰文: 甄挺良 陈凯敏
出版:更新:
《香港01》早前揭发港珠澳大桥香港接线工程海堤崩塌,立法会议员今(28日)到工地视察。
路政署继续重申,相关填海工程衍生的“临时填石平台”面积在环评规定之内,亦没有超出刊宪图则范围。
不过,署方仍拒绝正面回应平台伸延是否超出环评上限的50米。
政府一直强调大桥可于今年年底前完工,具备通车条件,惟工程多次被揭发出现问题。《香港01》揭发工程海堤崩塌后,路政署解释指相关工程为“临时填石平台”,会在工程完成后拆卸。不过,记者发现平台由海岸线向外延伸近90米,超出环评规定,从全长约2公里海床填海边界,只能按比例向外延伸50米的限制。
To take a conservative approach, the 50m distance from the footprint would be assumed as temporary loss of habitats, cover an area of the perimeters (~2km) times the width of 50m distance, approximately 2,000m x 50m= 100,000 m², i.e. 10 ha.
路政署曾指“唔需要限死50米”
路政署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管理处处长李伟彬向议员强调,填海面积为9.8公顷,在环评规定之内,而刊宪图则内“受拟建海堤工程影响的范围”则是机场岛100米外,故工程并无超出限制。李伟彬其后再向传媒重申,填海并无超出限制,但始终拒绝正面回应是否超出环评提出的50米填海界线。今日到现场视察的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陈淑庄表示,路政署回应她查询时曾指,环评提出的50米填海界线并非硬性要求,“唔需要限死50米”,重申只要总临时填海面积少于10公顷已符要求。
陈淑庄又表示,今次视察特别关注海堤崩塌及人工岛飘移问题,署方解释临时损失海床是10公顷,现时公布只有9.8公顷,非常贴近环评要求上限,关注当局如何确保填海面积没有超出准许上限,促请署方交代详情。她又指,两次海堤崩塌的报告亦未能交到公众人士手上,要求政府透露更多细节。
现场所见,填海位置仍然是一片“烂地”,沙丘处处。海堤外的“临时填石平台”靠近海堤部分露出水面,似乎已超过50米,外围部分则在海面以下,仅可在水平面隐约见到,最远距离海堤达近百米。而部分填石平台已经拆卸,和海堤之间形成一条水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