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活动注意|西贡桥咀珊瑚受损 环团指潜水易误触或年达20万次
夏天将至,不少人会出海进行水上活动消暑。不过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发现,本港热门潜水地点如西贡桥咀等地的珊瑚出现破损,部份更伤至见骨,甚至有一大片遭铲平,疑与人为活动有关。WWF又向潜水员追踪调查,每名潜水员每次潜水平均接触海床10.7次及误触珊瑚一次,本港潜水活动盛行,推算本港潜水员每年误触珊瑚次数多达20万次。
WWF今年特别为潜水教练及潜水员推出指引提示卡,列出潜水时保育海洋生物的八个注意事项,包括留意蛙鞋的踢水方向、拍摄时不要以水底生物借力等。WWF又建议潜水新手考牌后,应先到海洋生物较少的沙地上“补钟”,准备好才到珊瑚区潜水:“如果新手潜水员可以做好呢样嘢,其实已经减低咗好多对珊瑚嘅伤害”。
夏日热辣辣,潜水、独木舟是不少人喜爱的夏日活动。WWF统计指,本港活跃潜水员大约有两万人,而潜水活动次数于2020年起急升。WWF去年6月至12月曾招募52名潜水员,在得到芍方同意下,跟随对方出海潜水,记录潜水时的行为及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影响。
调查共观察102名潜水员,记录到1,088次接触海床,当中124次更曾直接接触珊瑚,其余则为接触到泥沙及石头。另外,潜水员手部及蛙鞋接触海床的次数占约70%,其他接触到海床的部位包括手肘、铅带、氧气樽等。调查又发现,随潜水员资历提升,接触海床的次数亦越少,WWF估计原因是潜水经验越多,或有更好的身体控制。
WWF海洋保育项目经理苏隽彦相信,大部份市民潜水时接触珊瑚均是无意,“有啲人以为系石头,影相果阵用嚟借力。”他指,近年在西贡桥咀等地观察到珊瑚破损,当中不少是位于近岸浅水位置,怀疑是由水上活动导致。苏举例称,曾记录到有浮潜人士站在珊瑚上;亦有一大片珊瑚遭铲平,疑由独木舟船桨造成。
苏又表示,部份潜水人士租船出海,船家未有留意泊位有否珊瑚就抛锚,惟起锚时或会将整片珊瑚拔起。他解释,珊瑚一旦崩裂或断开,很快会有藻类黏上,“基本上都生唔番,已经死咗。”
WWF吁港府2030年前 将30%香港水域划为海洋保护区
WWF推出全港首套潜水训练指引卡,当中包括潜水员训练指引和珊瑚资讯等,有八招提醒潜水员训练时如何保育海洋,包括扣好装备才下水,以及勿触摸海洋生物等,教练及潜水员亦可向WWF索取。
另外,WWF亦根据35名资深潜水员及教练进行的水底调查制作的“桥咀潜水训练地图”,当中显示桥咀岛西珊瑚和沙地的分布,帮助教练选择合适的沙地进行培训。
WWF又呼吁政府于2030年前将30%香港水域划为海洋保护区,并促请政府尽快订立具清晰目标和时间表的保育方案,以保护海洋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