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舱建成得来不易 助脑疾病等患者增治疗选择
看过有关於潜水电影的人,大概有听说过,若潜水员因长时间或深潜而患上减压症,可透过高压氧舱进行治疗,将下潜时随著外界压力增加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释出,避免气泡导致栓塞,影响潜水员健康。原来高压氧舱还可以用于治疗脑中风、失智症及小儿麻痺症等不同疾病。
本港以往只有消防处位于昂船洲的高压氧舱,若医院需以设施治病,要长途跋涉将病人送往该处。数年前本港公立医院终首设高压氧治疗中心,令脑中风等患者有多一个医疗选择,但原来中心成立过程毫不容易,单是牌照问题亦需时近年才能解决。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上任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栢梁
以高压氧舱治病的历史可追溯至早年的欧美,昔日建造技术仍未如今天先进,当时会使用沉箱加压防水挖掘方式进行地基工程,让工人进入地底深处作业挖掘,由于工人长期处于气压异常高的地点,在过程中可能因此患上减压症,不少工人因此丧命,其后则开始使用高压氧舱作治疗。
本港医院多年来均没有设立高压氧舱设施,以往若有患者要使用它治病,需借用消防处位于昂船洲的高压氧舱,该处路途遥远,亦没有较完善急救设施,一旦患者在病人运送途中发生意外,未必有足够设备抢救。因此,当局经数年筹划在本港医院兴建高压氧舱,首个位于医院内的高压氧治疗中心终于在2018年底启用,面积较昂船洲高压氧舱大,并有加护设施,可同时治疗十数名病人。
高压氧舱可为患上脑中风、失智症、脑性麻痺及小儿麻痺症等患者进行治疗,让他们有机会选择这项在欧美较普遍的治疗方法。原理是增加气压至3个大气压力或以上,并供给纯氧,令血液增加携氧能力,将大量氧气运送至各器官,增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抑制毒素增长,帮助器官恢复正常态,亦可刺激产生新细胞及新血管,减少接受放射治疗后的组织坏死。
这个高压氧治疗中心成本不轻,花上数千万元建成,整个舱由德国制造,重约 100 吨,舱内部件亦采用特别设计以符合防火安全要求;使用仪器的本港医护人员,包括医生及护士需特意到美国、澳大利亚及新加坡进行培训,学习使用这新设备及治疗流程。
此外,处理高压氧舱运行牌照的过程亦要过五关、斩六将。笔者当时曾有份协助申请牌照,由于此类设施在港并不常见,当局处理消防及医疗等安全指引上均特别谨慎,参考国际相关标准去厘定本港准则,不过由于部分外国标准只设准则,个中原因未必有较详尽解说,特别是供应高压氧的安全及备用要求,故曾参与英国医疗工程师学会工作的香港分会主席笔者遂协助沟通及梳理相关准则,最终协助中心在毋须增加大量额外设施下,仍能通过标准取得牌照,但整个处理牌照程序仍需时经年,实在得来不易。
继这个位于港岛的首个高压氧治疗中心后,九龙区日后将会建成另一个高压氧治疗中心,期望落成后可为更多患者提供适切治疗,为更多病人带来生机。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亦刚刚卸任工程师学会会长一职。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