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蜂鸣器到电子通讯 病房呼叫系统演变为患者带来更好照顾
对于有入住医院经验的人来说,病床旁的呼叫仪器,可算留院治疗期间的“救命绳”,尤其对行动不便的病人更为重要。原来,呼叫器的雏型是以蜂鸣器发声, 一旦有病人呼救,声音会响彻整间病房,而演变至今,呼叫器除了可作通知之用, 更设对讲功能,让医护人员可迅速知悉病人状况,按所需优次作照顾。随著科技 进步,笔者认为未来呼叫器更可结合视像仪器,为诊疗带来更高效率。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上任工程师学会会长源栢梁
早在约半个世纪以前,本港医院设备较为原始,病房尚未设立电子呼叫仪器,故当时病人若有需要向医护求助,便要出动“人肉呼叫器”,即依靠病房助理等人员传话。当时的医院病房多属长廊式大型病房设计,没有太多墙身阻隔,因此病房助理多会替病人高声呼叫医护人员。据闻昔日亦有“俾茶钱”习惯,一般探访的家属会给予长驻病房的杂务员工少许“甜头”,以确保家人留院时得到更及时的照顾,但其后随著呼叫系统的出现,此风气亦逐渐式微。
至60年代,本港医院开始出现首代呼叫系统,当时是利用蜂鸣器发声,若病人 按下开关,仪器会发出声响而以此呼唤医护人员,但会对同房病人带来不少滋扰。 随著大型病房被较小型的专科病房取代,使用蜂鸣器未必足以召唤医护人员,其后开始出现以亮灯取代声响的呼叫器。当病人按下呼叫按扭,其病床及病格的门上便会亮灯作提醒,在护士驻守位置亦有声响作提示。
自80年代开始,医院呼叫器则进一步电子化,增加了对话等功能,病人可在作出呼唤后直接告知护士其情况以简化流程。现时的呼叫器已可连接流动装置,即医护人员可在手机收到病人的呼叫请求,照顾病患时可更快捷和更有效率。
现时不少私家医院病房均设有独立的电子屏幕,供病人浏览不同资讯或收看影片等,亦连接呼叫系统,病人如有需要可在屏幕上召唤医护。笔者认为若日后能将呼叫系统连接至屏幕的镜头,一旦有病人作出呼救,医护人员可即时透过镜头以第一时间遥距观察病人情况,再作进一步跟进,此举或有可能带来私隐等争议,但若纯以技术角度来说,并非不可行之事,相信日后亦可能成为加快治疗或及时救治的好帮手之一。
不过,现时疫情严峻,医院爆满,即使有先进呼叫系统都未必有足够人手去处理,故笔者特别希望、亦感谢由国内来港支援的医护能发挥作用,帮助舒援这紧急的疫情问题。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亦刚刚卸任工程师学会会长一职。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