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管再爆安全事故 上月至少6宗飞行间距不足 民航处涉隐瞒

撰文: 王丹麟
出版:更新:

屡屡出问题的民航处新空管系统又有丑闻。《传真社》今日(8日)爆出民航处涉隐瞒安全事故。新空管系统因未能及时发出“预测冲突警告”(predictive conflict alert) 及“冲突警告”(conflict alert),今年1月发生至少6宗航机飞行间距不足(loss of separation)的安全事故,其中5宗于农历新年期间发生,惟民航处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传真社片段)

新空管系统屡发生问题,消息人士揭上月发生至少6宗航机飞行间距不足(loss of separation)的安全事故,惟民航处一直没有公布。(资料图片)

5宗发生于农历新年航班高峰期​

有消息人士向《传真社》透露,上月6宗航机飞行间距不足的安全事故,分别于13日、19日、24日、26日、27日及30日发生。其中5宗发生日期,正值本港农历新年航班升降高峰期。按国际民航组织标准,1月13日、24日、26日、27日及30日的航班在29,000呎以下及在雷达覆盖范围,平面间距及垂直距离应维持不少于5湹及1000呎;1月19日的航班在29,000呎以上及在雷达覆盖范围外,平面间距及垂直距离应维持不少于10湹及2000呎。然而6宗涉事航机的平面距离及垂直距离,均违反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其中,上月19日的事故,《传真社》因技术限制未能进一步核实。而民航处一直没有对外公布。

冲突警告机制是空管系统的安全网功能,系统会就航机的速度、飞行轨迹、天气数据等资料进行运算和预测,发出警告让空管人员有足够时间作出应对,避免可能航机出现飞行间距不足、甚至相撞事故。消息人士指,由于新空管系统的预测冲突警告未能作出可靠的预测,以及太迟发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资深前线空管人员:频密程度属历来罕有

《传真社》综合多名前线空管人员消息,6宗事故中,前线空管人员均在接近冲突警告发出时,才作出反应及指示,而民航处管理层在事故发生后,只顾怪责前线人员没有善用新系统的功能、没有留意航机的飞行速度变化及追赶情况等,却未曾认真检讨前线员工反映新空管系统试用以来的问题,如经常因侦测到“鬼机”(ghost target,指实际上不存在的航机,或雷达侦测的航机位置或高度出现错误)等。

有前线空管人员直指,员工普遍对冲突警告机制失去信心,出现预测冲突警告时,往往是先判断是否属误鸣。另有资深前线空管人员指,过往使用旧空管AT1系统,一年最多发生8至10宗飞行间距不足的安全事故,批评一个月出现6宗飞行间距不足次数太多,频密程度属“历来罕有,有违安全至上的大原则,当局绝对不应接受。”

民航处于本月1日发新闻稿指,新航管系统在1月19至29日期间,连续11日每日处理超过2000架次航机,其中在上月25日(即年廿八)刷新了单日最多过境航机的纪录,一日内有939架次航机过境,比在2016年8月3日创下,原有纪录的936架次多出3架。民航处表示,这是空管人员和新航管系统在服务需求持续高企下仍然表现优异的最佳证明。但新闻稿却未有提及期间发生“飞行间距不足”安全事故。

令人讽刺的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昨更指新空管系统表现良好,民航处更引述张炳良指,专家小组已审视新空管系统磨合期出现的不畅顺情况,同意系统运作和航空安全均没有受影响。

6宗飞行事故

时间

航班

安全事故

备注

1月13日

日本东京飞往香港的UO3871

泉州飞往香港的ZH9093

两机平面距离只有3.8浬、垂直距离约800呎

系统没有发出预测冲突警告,空管人员在飞行间距不足后作出反应

1月19日

厦门航空和深圳航空的航机

平面距离不符国际民航组织于该位置所定的10浬标准

不详

1月24日

美国阿拉斯加飞往香港的CX95

深圳飞往菲律宾安吉利斯的5X138

平面距离和垂直距离只达3.8浬和800呎

不详

1月26日

北京飞往香港的CX347

北京飞往香港的商务喷射机F2TH

4浬平面距离

系统未能及时在飞行间距不足前60秒发出预测冲突警告

1月27日

日本大阪飞往香港的CX561

日本北海道飞往香港的CX2585

平面距离和垂直距离一度为4.7浬和500呎

空管人员起初未有应对预测冲突警报,直至飞行间距不足后才作出指令

1月30日

台北飞往香港的CX405

台中飞往香港的AE1841

平面距离和垂直距离为4.4浬和800呎

冲突警告紧随预测警告发出

资料来源:传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