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郊野公园之父”叹太人工如画蛇添足 设计不留痕才算高手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龙脊行山径惊现“龙爪”、郊游热点装设电子屏幕显得格格不入,早前一场破边洲观景台设计比赛,部份参赛设计现代感十足,甚至有在山坡上设计横向跑道等天马行空概念,被批保留原貌才是最好。
郊野公园,也要追上现代化?有本港“郊野公园之父”之称的前渔护署助理署长王福义,是首批有份规划郊野公园的公务员。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在郊野太多人工设计,反而是画蛇添足,“最好的设计是看不到设计的痕迹,做了看似没有做,这才是高手”。

王福义形容都市是石屎森林,密集又热闹,但郊区则相反,没有一式一样的沉闷。(张浩维摄)

郊野公园发展系列:

专访|凌嘉勤:郊野公园需恰如其分管理 观景台等有必要兴建

专访|副司长为凌嘉勤“度身订造”? 凌:呢啲都系你地估啫

都市与郊野,在王福义眼中,本应有截然不同的景象。城市五光十色,建筑物多呈几何形状,毗邻的绿土却是不规则,无论是溪涧、石头,没有一式一样的沉闷,拍摄古装片也没有违和感,一条电线、一条石屎楼梯入镜,即时“穿崩”。

王福义以不要把都市价值观带入郊野设计为原则,“每个建筑师都有自己的风格,不会将做的东西隐形,但过度设计、过度表达自己看法、过度展示人为设施或使用现代化材料,就会与风景起冲突。”近期引起的争议的破边洲观景台设计比赛,他形容部份作品过度展示个人设计风格,坦言“装修得靓,不等于配合环境”,深信有美景的地方,毋须额外发展。简单如一条行山径、一个凉亭,已是最好点缀。

有人希望保留破边洲原貌,王福义认为,观景台有实际需要,担心当行山客为最佳位置“打卡”你争我夺,易生意外,“多人去,难道每个都守规矩、站在入面?会周围行嘛,影相不可以被人挡,就行歪点,结果越行越出,这是chicken and egg(鸡与鸡蛋)的问题。”除了安全,也担心交通问题,他忧虑“景点”开放后,更多市民蜂拥而至,“交通运输乱晒龙”,成为千岛湖、大棠等郊野热点翻版。

▼西贡破边洲观景台设计比赛部分作品▼

+8

郊野人工设施需取舍

“以前郊野公园不是很有钱,全部自发性,靠同事local knowledge(本土知识),indigenous skill(本土技能)”,王福义说,渔护署职员修桥铺路“一脚踢”,甚少依赖专业设计师或建筑师。

以水浪窝观星台为例,仿照河南登封县告成镇的古代天文观测台而建,由渔护署职员利用附近的石头搭建,虽说是人造,但不显得突兀,王福义不禁大赞“几靓”。但提及石澳龙脊去年造型奇特的“三指怪爪”木制摆设,他说利用废木创作,成品没有重复而规律的直线、菱角,比较自然,只是看起来不太顺眼,承认这个“装饰”没有需要,就如在千岛湖观景台放设数根木桩、数条麻绳作护栏就足够。

▼近年郊野公园设计▼

+4

守护郊野公园价值

城市要发展,王福义曾当把关者守护郊野公园价值。当年政府要兴建三号干线,拟从大榄郊野公园㓥过去,对环境影响极大,王福义实地考察,据理力争公路转隧道,代价是花费更多时间及金钱,“完工后郊野公园好似没有什么改变,但干线已经在隧道通过了”。

为避免意外频生,渔护署也要发挥小智慧。他说,早年行山客在狮子山较险要的一面上山,期间需要攀石,结果短时间跌死两个人,除了竖立危险警告牌,渔署也种植带有荆棘的树,“行过拮到你死死下”,其后无人再行差踏错。他笑言,任内值得自豪的成品都是隐形,“电缆没有经过郊野公园,马路没有破坏郊野公园,天平线干干净净,我的成就是看不到”。

郊野公园似旅游区 叹行山客常闯险地

疫情下市民涌入郊野公园,王福义也有体会,“现在郊野公园有点似旅游区”,担心日后沦为游客地方,失去郊野公园意义。行山客喜欢另辟新路、沿路系上丝带作记认,增加危险性,“郊野公园本应有足够指引,但现在被abuse(滥用),‘前路危险请勿进入’竟变成指示牌,人就直接从这里进入”,他带著苦笑无奈说“我觉得好‘得意’”。

无法外游,寄情郊野,游人更期望有市区的便利及享受,“现在去营地,游人需要灯光照明,但去camp就是要享受日出日落嘛!”他看不透,指不少去行山的人依赖网上资讯,完全无师自通也不自量力,“行山的人不愿行,只是去到打卡位行几步,再返去西贡食海鲜,总之用最快的速度去影几张相,就要返去post相”。

+1

对他而言,郊野公园需要康乐,市民可以自由自在各取所需,用自己的步伐做喜欢的事情,也对环境没有坏影响,故成为疫情下“避难所”。对于政府预留5亿元改善部分郊野公园设施,包括增加观景台、树顶历奇、升级露营地点等,预计未来两三年逐步落成。他认为要找合适地方,如石矿场或废村等已破坏地方,倘不适合宁愿保留原状,直言“一旦发展就不能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