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师学会指发展郊野公园边陲非必要 修改城规程序难加速建屋
新一份《施政报告》下周出炉,有外界推测港府拟向“绿地”开刀,除了于湿地缓冲区建屋,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建屋亦可能“死灰复燃”。规划师学会今(28日)向港府提交施政报告建议,明言发展郊野公园边陲“绝非必要”,形容这是“最后一着”,又促请当局规管单位面积下限,以防“纳米楼”继续涌现。
至于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日前表示,会研究精简城规程序,规划师学会形容,现有的城规程序已“有弹性、有效和透明”,除非当局放弃全面的规划制度和公众参与,否则难以大幅缩短发展时间。
规划师学会今日向政府提交施政报告建议书,涵盖五大要点,当中在加快增辟土地和基建方面,明言不支持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学会认为,郊野公园偏僻、树木茂盛,并具有生态和康乐价值,牺牲有关绿化区并非必要,形容此举是“最后一着”(a last resort)。
至于如何解短土地不足问题,学会建议政府应规管住宅单位的面积下限,以确保住屋质素和遏止“纳米楼”继续在市场涌现。另外,当局亦应全速推进新发展区,尤其是粉岭北、古洞北、洪水桥和元朗南,以应对土地和住宅单位严重短缺的问题,又提到基建发展缓慢,尤其是新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成为城市发展的严重制肘。
发展局长黄伟纶日前透露,拟修订城规条例,精简相关程序,加快发展和建屋速度。规划师学会形容,现行的城规程序“有弹性、有效和透明”,认为除非政府摒弃全面的规划制度和公众参与,否则难以大幅缩短发展时间,反建议当局检讨冗长的实施程序,学会以新发展区为例,有关发展区数年前已获通过,惟预料仍需数年时间才能释出有关土地发展。
综合发展区已是相关土地最理想规划
对于香港测量师学会早前表示,综合发展区规模过大,发展商难以统一全部业权发展,拖慢住宅用地供应,建议废除相关制度。规划师学会反驳指,当局只会无更理想的机制下,才会将土地划为“综合发展区”,认为土地推展缓慢症结,是难以合并土地和提供基建,建议当局进行规划研究,检讨各幅综合发展区和毗邻的地区,研究保留用作相关地带的适切性,并整体规划周边用地。
学会又建议当局简化程序,鼓励发展商提交发展建议前,与相关政府部门深入讨论,并在新界乡郊的相关项目,成立类似市建局的法定机构,以加快收土重建,并制定审查机制,以检视发展商提交的公私营合作混合房屋发展的建议。学会重申,认同收回土地能加速发展,惟在欠缺保障和咨询的情况下,利用市建局的土地收回能力,协助私人发展商合并土地的讨论并不成熟,亦无助解决现时迫切的土地供应问题。
近月备受关注的中央“十四‧五”规划,规划师学会表示,香港和深圳两地有协同作用,应联手发展创科工业,而连接两地的新界北覆盖3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洪水桥、新田/落马州和古洞北等新界北地区,当局应以创科发展为优先考虑,尤其是许多创科人才均非本港居民,他们面对严峻的住屋问题,港府可考虑参考科学园提供住宿单位的做法,在新界北提供相关单位,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