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创科署口罩、检测认可欠推广 实验所仪器7.3年未校正
2008年政府将检测和认证订为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审计署今日(28日)就创新科技署推广国际承认标准,以及合格评定服务工作,发表审计报告,发现有份负责相关工作的标准及校正实验所,未有适时校正仪器,当中33.4%仪器的校正期限已过,平均逾期约332天,最长逾期7.3年。
至于创科署属下的认可处,于去年4月曾推出2项新认可服务,让从事医用口罩的物理及微生物测试的实验所申请认可;以及2019冠状病毒,让从事病毒聚合酶测试的医疗实验所申请,惟只有少数合资格机构申请。
创科署回应审计署指,逾期仪器近六成为备用仪器,在使用前校正便可;而且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员工不能回实验所校正,以致未校正的仪器数量增加。
创科署在“品质支援”的工作纲领下,负责推广国际承认的标准和合格评定服务,相关工作主要由香港认可处、产品标准资料组、标准及校正实验所和检证局秘书处负责。在2019至20年度,“品质支援”的开支为1.455亿元。
校正实验所负责建立和保存可溯源到国际单位制的物理测量参考标准,例如“千克”等属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又包括温度、长度等。审计报告指,根据校正实验所的手册,所有仪器投入服务前,需要检查及校正;仪器在投入服务后,需按既定时间表校正,并要标示下次校正到期日。
不过审计署发现,截至今年1月5日,在1,141项贴有校正到期日的仪器中,有381项(33.4%)期限已过,平均逾期约332日。在过期仪器中,有127项(33.3%)逾期1年,当中25项(6.6%)过期逾3年,最长的为7.3年。
381项测量仪器未有校正
创科署回复时称,381项逾期未校正仪器未有用于测量工作,当中221项为备用仪器,包括逾期7.3年的仪器。署方续称,备用仪器虽贴上“定期校正”的标签,但其实只需使用前校正便可,应归类为“需要时校正”。至于确实需定期校正的仪器,署方承认有136项,当中近九成逾期一年以下,只有14项逾期一年,最长时间为2.7年。署方解释,由于受疫情影响,员工不能回实验所校正,故逾期仪器高于正常水平。
香港认可处亦被发现逾期审查。审计署指,认可处需定期覆审每间获认可机构,以了解其质素,按程序应于限期届满后4星期内覆审。不过审计署发现,截至去年10月14日,有40次覆审已逾期超过4星期,平均逾期93天,其中有3单逾期501至651日。
对于覆审过期,创科署再以疫情解释,指有部分需在内地覆审故有所延误,现暂定安排部分机构作远程评审,包括改为审阅文件。署方又称,认可处的覆审频率其实较国际标准更高,现时仍符合国际要求。
医用口罩、病毒聚合酶测试实验所认可计划少申请
另外,因应疫情,认可处于去年4月,在实验所认可计划下推出2项新认可服务,包括医用口罩,让从事医用口罩的物理及微生物测试的实验所申请认可;以及2019冠状病毒,让从事病毒聚合酶测试的医疗实验所申请。不过审计署发现,只从合格评定机构接获2宗医用口罩的认可申请,而且未有批出认可。至于聚合酶测试,在23间本地机构中,只有5间获认可,另有11间正申请。审计处建议,应加强上述认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