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中小学津贴 学界称愿共渡时艰 盼早通知助规划 倡分阶段削资
教育局拟削减下学年公营中小学拨款,其中“扩大营办津贴(EOEBG)”总额将下调10%;所有分项津贴不会按通胀上调;局方亦拟整合“姊妹学校津贴”及“全方位学习津贴”等。
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张勇邦表示,财赤下教育界应共渡时艰,灵活调配不同资源;津贴小学议会主席、圣博德学校校长张作芳亦指,校方将节流和整合资源,例如节省用电、缩减行政安排等,她又称近年教育资源和课外活动增多,认为现在是合适时机思考“我哋咪需要咁多(交流)团呢?又或者几多先系恰当呢?”
中学校长会主席连镇邦表示,学界早已有心理准备削资,惟当局至今未发出文件具体交代、以至“开班信”亦未有,令学校难以规划部署,期望当局可以及早咨询,同时可思考可否“分年分阶段”削资应对。
津小议会主席:学校须节流如省用电
据了解,局方周二(20日)与办学团体代表及各学校议会会面,披露新学年起,“扩大营办津贴(EOEBG)”总额将下调10%;所有分项津贴不会按通胀上调。根据局方资料,公营中小学的“扩大营办津贴(EOEBG)”可用于支付营运成本开支,包括学校电话费和电费、购置消耗品和教具、为学生举办教育课程、雇用常额人员编制以外的人员等。
津小议会主席、圣博德学校校长张作芳坦言“(津贴)少咗固然无人开心”,但财赤之下教育界不能独善其身,学校应有心理准备削减开支。她指出“扩大营办津贴”主要是学校的“柴米油盐”,常用于购买家私、教具、电灯等。她表示学校将节流和整合资源,例如节省用电、缩减行政安排等。目前距离新学年尚有三个月时间,各校需“睇𩠌食饭”,思考如何在不影响教育质素的前提下做得节流。
此外,“姊妹学校津贴”及用于举办学生体验活动的“全方位学习津贴”亦有微调,并将以本学年的总津贴额为上限。“全方位学习津贴”现时由160,154 元校本津贴和每班44,844元的班本津贴兩部分组成,下学年起将改为按学生人数计算,每名合资格的中学生的津贴额为1,500元;“姊妹学校津贴”则由本学年的165,439元下调至165,000元。教育局指每间学校最少可就上述两项津贴获取30万拨款。
各校料有储备可应付 慎思开支如交流团数目
张作芳说各校均有储备,相信削资源不会导致“学校完全运作唔到”;财政储备较少的学校亦可考虑申请“优质教育基金”举办活动。她又提及,近年教育资源和课外活动增多,现在削资源等同回复数年前水平,形容“当时都运作到,而家系睇点样攞返个平衡啫”。她认为现在是合适时机思考“我哋咪需要咁多(交流)团呢?又或者几多先系恰当呢?”
资助小学校长会名誉主席张勇邦同样认为财赤下学校应共渡时艰,灵活调配不同资源,举例学校安排学生到内地姊妹学校进行交流时,可选择前往费用较低的学校。他续指,不担心削资会减少学生课外活动等,据他了解,局方拟合“姊妹学校津贴”及“全方位学习津贴”,他说倘校方“姊妹学校津贴”尚有盈余,便可调拨资源至“全方位学习津贴”,为学生举办更多活动。
他又指,所有津贴均会“打通”并放进“大户口”,学校可调拨不同资源,举例教师培训津贴亦可用于校园发展用途,视乎不同学校的发展策略而订。
中学校长会:学校未收开班信 难规划财政人手 倡分阶段削减
中学校长会主席连镇邦表示,对于政府须调整开支应对赤字,学界早已有心理准备,愿意共渡时。他指,营运津贴削减10%,即以开办24班学校为例,每年须减80万津贴,会影响聘用非教学人员人手如清洁保安、活动导师等,不排除部份学校或要动用储备应对。
连镇邦指,当局至今尚未发出文件,具体交代如何削减,本应4、5月发放的“开班信”亦未收到,令学校难以规划及部署,建议当局会否可以“分年分阶段”削资应对,“虽然知好难”。
他续指,若教育局希望修订津贴,期望可以更早及广泛咨询,令减赤目标达到之余,也能让学校可及早安排,将对学生的影响减至最少。
有不愿具名的中学校长亦建议,削减营运津贴10%,将直接影响学生所得资源,若于下学年推行,时间上非常赶急,同样倡议非一年减10%,建议可分3年执行,首两年分别减3%,第三年减4%,令学校可策略性应对。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表示,相信削减营办津贴短期对学校的影响有限,因为普遍津校都保留一定比例的储备,平均4至6个月左右,相信应付到削减津贴的差额。
然而,他指,削减津贴在中长期影响较大,尤其百物腾贵,如不按通胀调整,个别项目可能未必维持得到,学校或要另行想办法开源节流。他认为两年后不应该再进一步削减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