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新学年学校营办开支“双失” 教育局不跟通胀上调 再削10%

撰文: 董素琛 林子慰
出版:更新:

教育局继今年9月起取消2,500港元学生津贴后,周二(20日)与办学团体代表及各学校议会会面,披露9月新学年起,营办开支所有分项津贴不会按通胀上调,总额更将下调10%,建议学校根据校本情况及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津贴,有需要时运用其盈余应付不同开支。

另外,有特殊教育需要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全方位学习津贴及姊妹学校津贴亦有微调。

教育局表示,局方经常就不同范畴的教育政策及相关事宜与各持份者会面,进行沟通和磋商,以期制订的政策及措施能切合实际需要。

教育局周二(20日)与校长会开会,披露9月新学年起所有分项津贴不会按通胀调整,营办开支将下调10%。(资料图片)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左)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2月27日举行财政预算案记者会。(廖雁雄摄)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2月27日在财政预算案记者会交代取消2,500港元学生津贴。(廖雁雄摄)

政府财赤 部门4个年度合共要减7%

面对巨额财赤,政府缩减开支。政府部门由2025/26年度至2027/28年度三个年度,每年减2%开支,连同2024/25年度1%的减幅,四个年度共减削减幅度为7%。以2023/24年度经常开支为基础,每年分别节省约39亿元、117亿元、195亿元及273亿元的政府经常开支。

副局长周二见办学团体公布新学年行政安排

学校营办开支(即津贴学校的“扩大的营办开支整笔津贴EOEBG”)包括聘任编制外员工津贴、校本教育心理服务津贴、空调设备津贴、培训津贴及英文科经常津贴等。

据了解,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及一位副秘书长,周二与办学团体代表会面,讲解2025/26公营中小学政策及与学校日常运作的有关新措施。

教职员薪金津贴保持不变 学校总拨款削2%

局方会上披露9月新学年起,每项津贴分项划一不会按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CPI)调整,即今年录得通胀,也不会如以往上调;再者,营办开支总津贴额更会下调10%。支付教职员薪金津贴则保持不变,此项政策将令学校得到的总津贴减2%。

教育局在会上指,已成立专责小组,未来或以整笔拨款的形式发放,让学校按其需要和优次缓急使用。教育局还建议,学校根据校本情况及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津贴,有需要时运用其盈余应付不同开支。

据了解,2025/26学年中学总营办开支津贴额会下调10%。(资料图片/翁钰辉摄)

申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门槛调高 少于6人无额外津贴额

“有特殊教育需要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的发放亦将改动,原定取录1至9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华语学生,便可获派106,769元津贴额,微调后下学年转为需取录6至9名非华语学生才可获派该笔津贴。该津贴计划其他级别要求取录人数及津贴额则没变,取录10至25人可获取213,538元,26人或以上则得320,307元。

全方位学习津贴改为按学生人数计

另外,全方位学习津贴及姊妹学校津贴亦有微调,并将以本学年的总津贴额为上限。全方位学习津贴现时由160,154 元校本津贴和每班44,844元的班本津贴兩部分组成,下学年起将改为按学生人数计算,每名合资格的中学生的津贴额为1,500元;姊妹学校津贴则由本学年的165,439元下调至165,000元。教育局指每间学校最少可就上述两项津贴获取30万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