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专员揭“渗水办”效能低 有个案花4年才完成调查
申诉专员公署发表主动调查报告,揭发渗水投诉调查联合办事处(“渗水办”)个 案积压问题严重,截至今年6月,仍有2.3万宗未完成行动的个案,当中8000多宗属2019年或以前接获。公署又发现,渗水办需超过90 个工作天才能完成调查或行动,情况十分普遍,例如于2019年完成行动的个案中,有36%个案需超过90 个工作天才完成;而就完成调查的个案当中,有69%的完成时间超过90 个工作天。
申诉专员赵慧贤补充,发现渗水办花了4年才完成某些个案的调查。
申诉专员公署表示,在2008年该署完成对渗水办的主动调查后,仍继续接到市民对渗水办的投诉,主要指该办往往用很长时间进行测试,但仍找不到渗水源头。公署于今年再次展开对渗水办的主动调查,发现渗水办个案积压问题严重,截至今年6月,仍有2.3万宗未完成行动的个案,当中8000多宗属2019年或以前接获。
公署又发现,渗水办需超过90 个工作天才能完成调查或行动,情况十分普遍,例如于2019年完成行动的个案中,有36%个案需超过90 个工作天才完成;而就完成调查的个案当中,有69%的完成时间超过90 个工作天,当中部分个案需180天或以上时间才能完成。
部份个案因业主不配合
申诉专员赵慧贤表示,部分个案因业主不配合,多次联络也未能联络得上,因此需时较长。她又指,无研究个案最长的完成时间是多久,但发现渗水办花了4年才完成某些个案
的调查。
申诉专员公署调查主任邓咏心补充,“完成行动”未必包括调查,因部分个案获事主撤销指控,不需再做调查。
建议渗水辧检讨业务流程
不过,渗水办未有研究为什么处理个案需时长,未知是哪个程序出现问题。公署认为,渗水办应为需时较长的个案研究制订可行的参考或表现指标, 以及须全面探讨需时较长才完成行动的原因,并制订改善措施。另一方面,公署建议,渗水办检讨业务流程,探讨缩短顾问公司在接获个案后20 个工作天内前往怀疑渗水单位调查的时间的可行性, 也应加强对表现欠佳的顾问公司的罚则, 以收阻吓作用。
另外,渗水办由食环署和屋宇署共同运作,公署关注,两署职员若在管理架构上没有从属关系,可能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心态,协调度欠理想,以及对解决问题欠决心。公署建议渗水办尽快探讨并落实由一个主导部门统筹及监督其运作,及设立“个案经理”制度,更密切监察个案进度。
立法会议员柯创盛则指,渗水办只要将调查外判已改善问题。他说,署方一直“叹慢板”未有正式广泛应用技术检测渗水问题,至今仍只沿用过去用肉眼、试色水等方法调查,难免令受渗水问题滋扰的市民感到愤怒。他建议尽快全面广泛推动以红外线等新技术,并安排更高层协调官员,统筹各部门协作并缩短调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