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回收版图被批垄断 碧瑶主席吴永康︰饿虎争食酿危机望有序发展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包揽政府多份回收合约的“碧瑶废物及回收有限公司”,项目遍布甚广,甚至被称“垄断”。回收路上面对不少批评,碧瑶绿色集团主席吴永康接受《香港01》专访表示,从未想过扼杀业界生存空间,反希望同业在前线回收,碧瑶在后负责处理,才令回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碧瑶有份联营、位于环保园的塑胶回收厂最快明年第一季投产,预计每年可处理3.5万公吨PET及HDPE塑料,吴永康不讳言“目标是尽量处理全港的废胶樽”。然而,发展大计被政府推展的“中央收胶”打乱,形容各区承办商各自回收及处理演变成“饿虎争食”,预视回收面临危机,加上垃圾征费仍存变数,承认大失预算。

碧瑶绿色集团主席吴永康接受《香港01》专访表示,希望建立全港大型回收网络,但不是要扼杀同业的生存空间。(卢翊铭摄)

“垄断”属误解 冀与业界分工共存

被形容是“回收界大鳄”,以清洁公司起家的吴永康希望建立全港大型回收网络,但不会扼杀同业生存空间。他解释指,目前回收业“松散地”各自竞争,冀填补中间空档,完善产业,“前线收得好,继续去收,再交给我们处理,完全没有想过抢别人的东西去做”。

“政府合约可以分猪肉般人为切割,但经济学上不划算”,吴永康认为,若三色桶合约由同一承办商处理,令监管及数据收集更容易处理。他强调,政府非偏帮碧瑶,反问“别人是否愿意投资一条分拣线?若无法分拣,最后(回收废物)还是丢了”。

碧瑶由回收至处理一条龙完成,吴永康以“不是垃圾站”为例,坦言“收集方面做得不及他们”,他希望加强与前线回收组织及街舖合作。
然而,有个别“不是垃圾站”则早于社交网站公开发文,“要我们帮助一个大鳄赚credit,真是不了”。碧瑶被质疑过去表现不佳,外判制度不透明不公义拒绝合作。

被问到如何恢复公众对碧瑶的信心,吴直言,不少团体到工场参观后印象深刻,明白回收的废物不分拣,就会变垃圾,碧瑶是认真地做分拣。他称,承接政府多份回收合约,只是赚取处理费,处理别人不愿做或没有资源做的事情,不存在争生意。他认为,若业界“凌乱地”恶性竞争,形容似“塞住坑渠,收多少也无用,后面走不了”,对行业亦非好事。

中央收胶打乱回收大计 忧现“饿虎争食”

碧瑶、欧绿保及太古可口可乐在环保园联营的塑胶回收厂即将落成,预计明年第一季投产,主要处理废弃PET及HDPE塑料(即1号及2号胶),转化为可达准食品级的rPET薄片及高端rHDPE胶粒,料每年可处理及回收量达3.5万公吨。

碧瑶推出一站式回收平台“爱回收”,透过手机App回收赚取积分换取商户优惠,当中提供上门回收服务。吴永康称,每次上门至少要有10个已清洗胶樽(1 号及 2 号)或玻璃樽(仅限港岛及新界区),增加便利度,又希望政府鼓励市民把废胶交到将落成的塑胶厂。

政府目前在三区,另推行“中央收胶”先导计划,吴永康忧虑日后诱发“抢胶战”。他解释,承办商需自设生产线处理当区回收的塑胶,不禁质疑处理量少,是否有人仍愿意大量投资,设立高科技生产线。他坦言,中央收胶计划出台时,自己感莫名其妙,更形容或诱发“饿虎争食”出现不少竞争者,“在低端情况下竞争,我们生存不了,他们也生存不了”。若他日收胶计划扩展至其他地区,“行内大家斗争,最后产品不见得好、不见得多”,承认会对塑胶厂构成危机。他建议,署方应为承办商提供多一个选项,若处理能力有限,应鼓励他们收集后,将废胶送到环保园处理,彼此才有生存空间。

+4

三色桶回收物半数需弃堆填区 饭盒、饮品剩半被放回收桶

“蓝废纸、黄铝罐、啡胶樽”这口号耳熟能详,现实却是回收物混杂,甚至回收桶沦为垃圾桶。经微调的三色回收桶删走垃圾收集部分,并贴上附有二维码和热线号码的新标贴,让市民通报回收桶满溢、损毁等,直接提交至碧瑶。截至11月初,已收到近200个通报个案,约七成是报告回收桶满溢。吴永康说,除了可即时处理上报的问题,亦有助收集数据,方便调配三色桶的分布。

碧瑶9月从港岛及新界的三色桶共收集约107公吨物料,至10月扩展至九龙,增加至约125公吨,但最终可回收率由57%降至50%。吴永康慨叹,市民源头分类意识不足,认为好的回收仍靠后期的分拣工序,故要送往位于粉岭回收场,放上输送带靠人手分拣,当中约一半是垃圾,例如未喝完的饮料、未吃完的饭盒,污染其他回收物,除了发臭,亦增加分拣难度。

垃圾征费遥遥无期,吴永康称令公司大失预算,但仍相信越发达的城市,越需要处理自己的垃圾,背后要有回收产业配合,实行本地回收、本地使用,对本港回收前景仍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