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永和号内部结构侵蚀严重部份须移走 保育顾问:未能全部重置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一级历史建筑、屹立中环威灵顿街逾130年的第一代唐楼“永和号”,早前被保育团体发现已移走呈金字瓦顶的屋顶,内部木梁、木楼梯亦移除。
项目复修工程由市建局负责,其委托的文物建筑保育顾问、保育建筑师何心怡称,“永和号”内部的木梁及木楼梯老化及侵蚀,需要移走;而外部青砖墙则会保留。她又说,日后重置时会保留建筑物氛围,但由于部分构件损毁严重,料未能全部还原重置。
市建局指,已于3月就保育方案咨询古迹办,亦有出席区议会汇报进度,但承认“部分细节或未有交代。”

+3

“永和号”保育工程由市建局负责,项目委托Revival heritage consultants ltd为文物建筑保育顾问。该公司总监、保育建筑师何心怡称,由于建筑物结构老化及出现侵蚀情况,并于过去2年持续恶化,因此有必要做巩固工程。

移走屋顶瓦、木楼梯、木梁、窗框

何心怡指,团队于2019年10月向屋宇署提交工程方案,并于同年11月获批,在今年年初展开工程。承建商在唐楼四面墙身加装临时钢结构,以防止建筑物的裂痕加深,并移走屋顶瓦片、内部的木楼梯、木梁、窗框,及厨房位置一幅青砖墙。她指出,建筑物四面砖墙未有移走,而加装钢结构的位置时亦未有移走砖块,形容为如“三文治”般前后加装,以巩固砖墙。

+2

未能全部重置 保留“氛围”为大方向

何心怡称,全部移走的构件已运到承办商的仓库妥善存放,而外在加装的钢结构待工程完成后会铲走。不过,她承认由于部分构件损毁严重,包括木梁等,未必能够全数重置。她指,日后复修时以保留“氛围”为大方向,而公众参观时可分出新旧之别。他们又正研究当时建筑物批荡的颜色,希望可向公众呈现当时的面貌。

市建局指,“永和号”结构分别在2018年6月、7月及今年3月,严重恶化,包括于台风导致屋顶石屎脱落,压毁部分木楼板,并有外墙出现裂缝。市建局曾就此进行共3次紧急工程,包括加固外墙、移除松脱石屎及破损楼板等。市建局称,自接手项目以来,建筑物情况恶劣,一直研究不同复修方案。他们有就今次工程向古迹办提交方案,亦有定期出席中西区区议会,不过承认“当中部分细节未有向区议员交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