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征费死因|前环境副局长陆恭蕙:政治是主因 政府要更有野心
垃圾收费讨论长达逾15年,先后经四届政府处理,于2012至2017年在梁振英政府担任环境局副局长的陆恭蕙亦曾是计划“推手”之一,任内曾进行公众咨询。然而立法会《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在今年6月底的会议上,通过终止审议,计划“胎死腹中”。
陆恭蕙接受《香港01》专访时坦言,垃圾征费是她任内最大力推动的计划,经过多年亦未能实施非常失望,政治环境是触礁主因,斥建制派声称政府无充分吸纳意见讲法:“无可能,都系政治手法”。她希望政府可更有野心并再作宣传,重新将草案交上立法会。
垃圾征费“死因研究”系列
垃圾征费死因|前环境副局长陆恭蕙:政治是主因 政府要更有野心
垃圾征费死因|建制忧地区民意反弹拒支持 发言相似民主派批拉布
陆恭蕙:谂通晒先做 再等多十年都唔会发生
不少官员离任后都选择“封口”避谈往事,现时任职科大环境研究所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学部首席发展顾问的陆恭蕙却相反,继续推动环保项目之余,谈起环保政策仍侃侃而谈。她忆述担任环境局副局长时,任内曾出过一连串的蓝图,包括整体废物的计划。
她认为不少香港人已熟悉废物处理要收费,亦有私人公司已就收费作准备,并向她反映对计划落实无期感失望。“当然大家可以拗系唔系可行、征费太少太多”,但她强调收费非市民不能接受,最后终止审议与整体政治环境有关。
陆解释,或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垃圾收费是“喺任期内难做嘅事,或者有人会唔钟意,佢哋就会耍”。她又指议员批评政府考虑不详细是很容易,惟政策要真正实行才可继续改善,“如果要话谂通晒先做,再等多十年都唔会发生”。对于有建制派议员声称通过终止审议的主因是政府未有充分吸纳意见,陆恭蕙更直指“我觉得无可能,实在呢啲都系政治手法,都唔需要讲太多嘢”。
经历三人局长 非邱腾华任内优先政策
垃圾收费讨论由2005年已由时任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提出,至2018年才交上立法会审议,陆恭蕙就认为延迟是由于行政因素。“无一届政府系万能,局长会选择一啲议题做”,她指廖秀冬当年没有推行详细计划,只是表明希望做到垃圾收费。
在廖秀冬之后的前环境局局长邱腾华未有将垃圾收费列为优先处理的政策,而“停车熄匙”则是其主力处理议题,他任内亦由设施上起步,提出兴建污泥厂等。陆笑言至现任环境局局长黄锦星的一届已是比较贪心,“空气、废物好多议题都出咗蓝图”,并决定推行垃圾收费。
倡再兴建多一座焚化炉 处理量需大增
黄锦星一直强调垃圾收费是所有减废政策的“火车头”,陆亦同意其说法,并指“无收费大家会觉得无价值去做(回收)”,改变经济才会继续有人做回收工作。
陆恭蕙以上海早前实施垃圾分类为例,开始的首两个月市民都大为抱怨生活翻天覆地;至人们习惯后便回复平静。她相信香港实行垃圾收费后,“头个几个月系会有好多混淆,大家熟习咗就可以”;加上法例通过后有准备期,故她希望政府可再作宣传。如政府重新提交草案上立法会,亦冀议员可尽快通过,“大家都讲咁多年,立法会不如就通过咗佢啦”。
垃圾收费落实无期,堆填区又面对饱和问题,废物应何去何从?陆笑言“绿色团体唔钟意听我讲呢句说话”,认为有必要兴建新技术的焚化炉,直言现时兴建中的石鼓洲焚化炉亦“太细”,香港需要多一个焚化炉,“‘转废为能’系最好,一起就应该起个5,000、6,000吨,希望政府快啲攞出嚟”。
我自己一直认为香港需要多于一个焚化炉,现在有一个兴建中,但去到2024年亦未必可实施。不如大家实在一点,我亦希望绿色团体想想,香港是否实在需要一个“转废为能”的新技术。香港不如勇一些,我们应该计划做一个5000、6000吨(焚化炉)。
政府野心可以大啲
陆恭蕙任内曾制定《香港资源循环蓝图》,当中订下不同目标,包括每日都市固体废物人均弃置量由2011年的1.27公斤跌至2022年的0.8公斤。然而近年人均垃圾弃置量却是节节上升,2018年人均垃圾弃置量为每日1.53公斤,更创有纪录最高。
归根究柢,是否当年所订的目标太高?陆笑称“当年畀人闹唔够快、唔够劲”。她解释当年是假设配套已完成,例如焚化炉可投入服务、垃圾收费已实施等,惟现时全部未做到;加上不少设施,如厨余厂等在立法会审批时间较预计迟,当局亦没有预计到全球废物状况因内地收紧废物入口而有很大动荡,“所以好多嘢都会同原本‘离行离迾’、有延迟”。
《香港资源循环蓝图》只涵盖至2022年,当局或是时候再制定新一份蓝图。她认为现届政府对各种设施何时投入服务等掌握更好,筹备时间亦更多,建议“时间表可拉得更准一啲,野心可以大啲”。
不少人觉得在政府工作太多掣肘,曾进入“热厨房”的陆恭蕙,就反指不少环保议题都要靠政府行为,鼓励加入政府。然而她认为公务员制度或未能配合,“我成日觉得好似行慢咗啲”,建议环保署署长职位应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