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一周年|黄蓝阵营出书近20本 公共图书馆购入三本将上架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修例风波触发黄蓝阵营对垒,双方出版相关书籍,用自己角度记载历史。截至今年5月中,坊间已涌现近20本,公共图书馆已确认购入3本,分别是端传媒摄影集《潮涌—香港反修例运动影像纪录》、《大公报》图文集《哭泣的城市》,以及传媒人屈颖妍时事评论集《一场集体催眠》。
两本建制阵营著作重点描绘及抨击示威者“黑暴”,但鲜有提及极具争议、被视为分水岭的721元朗站白衣人袭击事件;端传媒摄影集照片则较多元化,特色是不设图片说明,由读者自行解读。
《香港01》向康文署查询采购准则,署方指公共图书馆不会利用馆藏“宣扬任何特定信念或观点”,又指馆藏要符合本港法律规定,亦不能“有鼓励读者犯法内容和建议。”有学者认为,两阵营抢占历史话语权,图书馆等同公共领域,被纳入馆藏有呈现官方姿态意味,但他指民间仍有不少书籍出版,可呈现另一方看法。

三本有关修例风波著作将会纳入公共图书馆书架,供市民借阅。左一的《哭泣的城市》及中间的《一场集体催眠》属建制阵营著作,右一则为端传媒摄影集《潮涌—香港反修例运动影像纪录》、。(罗国辉摄)

反修例示威由去年6月开始,历经一年,黄、蓝阵营意识形态之争激化,“战场”由街头示威、网上舆论,转至出版市场,各自抢占历史话语权。市面上相关的书籍包括摄影集、时事评论、传媒报道纪实,以及文学散文等。

三本书待上架供借阅

作者的政治光谱会明显影响内容取态,非建制或“黄丝”著作多循“抗争”角度探究;建制或“蓝丝”阵营的书籍则以谴责“黑暴”为主。双方书籍亦涉及修例风波前因后果、跨世代之争、警察执法、港人身份认同及港独议题等,但观点论述南辕北辙。

《香港01》记者以读者身份,向公共图书馆查询有否购入10本已出版书籍(见下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其后回复称,已订购3本书籍包括:《潮涌—香港反修例运动影像纪录》、《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风波实录》及《一场集体催眠》,稍后将会上架借读者借阅。

↓↓十本涉修例风波书籍内容简介↓↓

+5

至于其他书目,康文署则指,会按照馆藏发展方向及现有资源考虑建议。署方表明,图书馆对公众事务并无任何取向,也不试图透过馆藏宣扬任何信念或观点。

《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风波实录》

图文并茂记录“黑暴” 警员武力制服、游行画面从缺

《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风波实录》及《一场集体催眠》均由大公报出版。书中刊载大量现场新闻图片,按时序及分区拆解示威者的暴力行径,又刊登市民遭“私了”实录,图文并茂指斥“暴徒”造成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又以独立篇章共24页,赞扬警察紧守岗位,“尽显英雄本色”,并辅以多名警察被袭照片、专访,亦收录警员食无定时、疲倦休息照片,并予以高度肯定:“三万警员以血肉之躯,筑成守卫法治及市民生命财产的万里长城。”但全书未见警员武力制服示威者相关新闻画面及解说,民众游行、逼爆街头新闻相片亦从缺。

《哭泣的城市》收录不少示威者破坏及“私了”市民照片,集中描绘“黑暴”影响力。(资料图片)
6月多场市民上街游行、和平请愿画面未见刊于《哭泣的城市》。(资料图片)

书中又设“Fact Check ”章节,批评反对派造谣生事,又引用警方及医管局等官方说法,为科大生周梓乐堕楼、爆眼少女事件、太子站“打死人”等释疑解画;惟全书只字未提备受关注的721元朗站白衣人袭击事件。著作最后援引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于今年初的中联办新春酒会致辞全文作结,借其寄语“共同珍惜这个家”。

《一场集体催眠》

嘲支持者将暴力美化 形容721、831“不过是几个数字”

《一场集体催眠》则是建制传媒人屈颖妍的时评作品选集。书中辑录多篇评论,批评反对派的行为逻辑,包括嘲讽支持者将暴力美化成“温柔的暴力”、“美丽的风景线”,又点评指风波由一个叫“没大台”的后台操作,形容“这是一场集体催眠,这是一个邪教崛起,这更是一个黑社会新字头的诞生。”屈颖妍亦肯定警察执法,又批评社会的滥情是病态,“从来只向暴徒倾斜”。

全书同样未有论及721元朗站事件,但她有于文章中提到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办事处数天后遭刑毁一事,暗批目击者“冷眼旁观”,惟未有交代前因后果,亦有表明721及831“不过是几个数字,完全没有实证,已成了打砸抢烧的借口”。

721元朗站白衣人事件是反修例风波重大争议,屈颖妍则认为,721、831“不过是几个数字,完全没有实证”。(资料图片)

《潮涌—香港反修例运动影像纪录》

新闻照片主打 不设图片解说 摄影集封底设计印示威涂鸦

《潮涌—香港反修例运动影像纪录》则是华文网媒《端传媒》出版的中英双语纪实摄影集,辑录123张照片,从69游行至理大围城,展示修例风波事态发展。摄影集以照片为主,但不设图片解说,摄影主题较《哭泣的城市》多元化,涉及示威现场,亦有游行、组人链盛况及撑警集会画面,亦收录警方与示威者用武情况。

影册以灰调为主,封面及封底印有示威涂鸦,包括“you can cover the text, you can't cover the fact”(你可遮盖文字,但你没法掩饰事实)、“五大诉求、缺一不可”等。

以上图书馆选书如何评论警察争议?(节录)

以上图书馆选书如何评论721元朗站白衣人袭击事件?(节录)

以上图书馆选书如何评论831太子站事件?(节录)

以上图书馆选书如何评论爆眼少女事件?(节录)

图书馆选书宗旨和准则,包括使用率统计、公众的购书建议、读者调查、地区概览、可能引发新阅读兴趣的事物,以及本地和国际畅销书目等。选书人员亦会检视其是否切合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方向、学科范畴、与其他馆藏资料的关系、作者及/或出版社的权威性和名望、准确性、风格和条理清晰程度。
公共图书馆官网解释购买书籍标准

学者:建制书籍纳入图书馆 呈官方姿态

城大公共政策学系副教授郑炜表示,市面书籍可见参与者纪录书写、传媒报道结集,亦有建制派著作,他相信亦会有学院派研究,但需时撰研出版。他续指,今次反修例示威影响深远,立场趋两极,亦明显有自各论述。他认为图书馆象征记录存档及流传,多本建制阵营书籍被纳入图书馆的公共领域,有呈现官方姿态意味。但他指民间看法已成形固定,记录亦趋多元化,网上亦有不少影像、片段流传,相信官方论述难以改变这些民间看法,“最起码未必会影响几代人想法。”

郑认为,读者有自主权拣选读物,但他同时指,社会分化严重,社交媒体存有同温层效应,不论是黄蓝阵营,均有立场盲点,应自行消化判断。

与中联办关系密切的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一般合称为“三中商”) ,全港共有45间门市。其出售的反修例相关书籍,多数拥有偏建制或建制背景,大公报出版的《一场集体催眠》及《哭泣的城市—香港修例风波实录》,更高踞畅销书榜首两位,前者更已加印至第八版,《大公报》及内地官媒《新华社》等亦有报道。(陈淑霞摄)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认为,本港从未经历如斯巨大的社会撕裂,各阵营均欲记载成史,他亦留意到近月有不少接近官方说法的建制著作出版,期望可抢攻舆论阵地。但他认为,新时代下官方史笔难一陲定音,以六四为例,即使官方有其既定论述,民间及国际亦不会照单全收。钟相信出版影响力已不如以往。

不过,非建制书籍一般难以进占“三中商”书架,只能于独立书店见其踪影。(陈淑霞摄)

▼612示威一周年重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