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一周年|中学生告别不完美校园生活 冀另一角色关心社会
一场反修例风波引发的连串社会事件,香港在过去365日走过起伏跌宕的日子,对立矛盾激化。
17岁的应届DES考生阿恒(化名)度过了不一样的中六,告别校园时没有欢笑与泪水的“last day”、亦没有填满青春回忆的学校旅行,同辈都卷入反修例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 “我会话系不尽完美的一年。”
他坦言,社会上缺乏中学生的声音,选择加入中学生组织,以另一个角色关心社会,“希望做到啲野去改变。”
前路仍未明,作为年轻一代的阿恒无力感不时浮现,但他相信只要团结仍有希望,“行过去会有出口。”
“我会话系不尽完美嘅一年…系可惜,但我的确喺呢一年做咗好多嘢。”17岁的阿恒(化名)为应届文凭试考生,于访问前一日刚完成最后一科地理考试,回首充满波折的一年:“呢年嘅时间管理会好咗。”
没有“最后一次” 与想像不一样
最后一年的中学生涯荆棘满途,先面对社会运动冲击,再因肺炎疫情停课,文凭试延期,阿恒直言一切都与想像中的中六生活不一样,“原本expect(期望)中六可以开开心心,完埋最后一年,同埋会有好多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学校旅行、last day、陆运会,但最后今年无咗last day,陆运会又得番一日。”
他形容为“特别的人生经验”,固然有失却但不乏得着,“中途多咗好多插曲,学校会有关注组…早咗提升自己公民意识,更加关心社会。”
6.16人生首次上街:以为政府会听意见
去年修例风波卷席社会,街头不时见到年轻一代的身影。阿恒忆述首次上街为“616大游行”,“觉得好震撼,全部人都有同一个目标。”他于运动初时仍对游行的态度不置可否,甚至未有参与最初的69游行,“之后同同学倾,我记得我话政府都继续二读,好似无咩用,佢哋话做咗好过咩都唔做。”
直至612集会,从新闻中看到拔萃女书院教师杨子俊被枪伤右眼,甚至11月的西湾河开枪事件,不但鼓励他上街,更激发起对事件的反思,“我以为政府会有咨询、收集市民意见去做决定,但原来政府可以为咗想推行嘅事而漠视民意。”
我以为政府会有咨询、收集市民意见去做决定,原来政府可以为咗想推行嘅事而漠视民意
学生亦为公民 有责任了解社会
社会有人质疑中学生不应参与政治运动,阿恒会如此解读:“学生应该关心学业,但同时唔应该忘记公民身份。”他说,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有责任关心时事、了解社会现状。正当社会陷入纷争,更属好契机推动年轻人去认识政治。他直言,自己于过去一年认清自己不足,从而透过与关注组同学讨论、阅读,了解政治及社会,亦促使他期望于大学选修政治相关的科目。
连场事件,就如《围城》一书所言,“城里的人想出去”,是不少香港人这刻的心声,逃避看似最佳选择。但阿恒直言,虽然会感到迷茫,但却未想过放弃离开这城市,对于未来仍有想像与期盼,“雨过会有天晴,信念够坚强,行过去就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