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平均轮候时间5.4年 稍缩短一个月 公屋联会担心或再攀升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房屋委员会公布最新公屋轮候数字,截至今年6月底,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而申请宗数则共有25.61万宗。轮候时间虽然由早前公布5.5年历史高位略为下跌,但仍继续偏离距离政府“3年上楼”目标。

根据最新数字,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现为5.4年。(资料图片)

非长者一人申请 宗数较去年少

根据房委会数字,截至今年6月底,约有14.79万宗一般公屋申请,非长者一人申请个案约10.82万宗,两者合共达25.61万宗,较今年3月时的25.46万宗申请上升1,500宗申请。当中一般公屋申请宗数上升1,600宗,而非长者一人申请的宗数则下跌100宗。 

根据最新数字,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为5.4年,较今年3月时的5.5年为低;而长者一人申请者轮候时间则同样维持2.9年。

1999年轮候时间达6年

根据过往数字,自2000年轮后时间曾经减至5.2年;直至去年6月底,轮候时间又再增至5.3年,创近19年新高,之后轮候时间未有下降。

公屋联会:难言公屋轮候有改善

公屋联会指出,轮候时间稍回落至5.4年,较上一季度轻微减少0.1年,但申请宗数较上一季度微升1,500宗。他们说,自去年9月以来,公屋平均轮候时间继续维持高位,即使稍有微跌,但也难言公屋轮候已有所改善,未来五年公屋平均供应量仍只得1.5万间,至2022/23年度更下跌至1.3万间,供求失衡情况仍然严峻,担心未来公屋轮候情况将持续维持高位,再有攀升危机。

联会又指,最近社会政治气氛严重紧张,民怨已达至沸点,期望政府在新一份的《施政报告》中,在房屋问题上须要作出更大的承担,包括纾缓基层住屋压力,增加过渡房屋供应,提供租金津贴等,以回应社会不同群体的住屋诉求。

柯创盛:供应不足难缩短轮候时间
立法会议员房屋事务委员会主席、房委会委员柯创盛认为,公营房屋长期供应不足,公屋轮候时间难以缩短。政府当局必须从土地供应,增加公营房屋入手,任何可以增加公营房屋供应的方法,都应积极推进,包括:加快落实9幅私营房屋用地拨作兴建公营房屋单位;“土地共享计划”亦应尽快公布细节。

谢伟铨: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立法会议员谢伟铨说,香港长远土地及房屋供应仍然严重短缺,加上受最近的政治事件及立法会大楼受破坏影响,多项短中长期的增加公营房屋计划,包括横洲发展第一期工程、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明日大屿”规划研究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误,估计今次轮候时间回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