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裕民坊】46年印刷店盼重开 磨刀店冀为夕阳行业传承工艺
重建推土机将至,裕民坊内有不少硕果仅存的老行业,当中有人黯然离场,亦有人选择乐观面对。于裕民坊经营印刷店长达46年的刘太便属其中之一,她经历行业的衰落,亦见尽观塘的兴盛,“四十几年前呢度好荒凉!”纵有不舍但仍坦然面对别离,惟希望于重建后能重开店舖,让下一代传承手艺。
但开设钟表店多年的余先生,则认为两年的空白期太长,于清货后将会结束逾四十年的心血结晶,向熟悉的社区正式道别。
于观塘站天桥对开的“永华印务”,灰尘覆盖的胶招牌印证店舖屹立46年来的历史。印刷店原由刘太太的丈夫与另一拍档开设,不过随著丈夫年纪渐老,刘太取而代之由负责营运。虽然已达80岁耄耋之年,她仍坚持每日朝九晚七开店,“揾到啖饭食,咪继续做落去。”
46年老店盼获安置 让下一代接棒
门外一箱箱的利是封,刚好印证著一个行业的衰落。印刷店于开业初期只售卖图章、印刷卡片,“十年前先开始卖利是封,因为入息唔掂...少咗人用,(印刷)有啲淘汰啦。”不但历尽印刷业的淘汰,更目睹观塘区内的变迁,“四十几年前好荒凉,好似废城咁...依家就差好远。”面对变迁,她坦然面对:“无旧点会有新?但都要淘汰旧先会有新。”
临别在即,不少商户均挂上“重建清货”、“大减价”等纸牌,唯独印刷店门外“一纸不挂”,“尽量低调啲啦,不过有街坊知道要重建都专登过嚟。”刘太早前已接受市建局的特别赔偿方案,将营业至本月28日的最后限期,希望两年后重建完成后可迁到新商场继续营业。对于两年的空白期,她形容为“下下签”:“始终隔两年,过到去又唔熟路,损失无可避免。”她希望日后市建局能安排合适的舖位,让儿子接棒将“永华印务”招牌传承下去,她亦可间中于店中与街坊相聚。
子盼续传承老父的磨刀生意
盼传承家族手艺的仍有经营磨刀生意的关先生,逾40年历史的店舖原由其父亲开创,柜台前更外贴有以“子承父业”作标题的昔日报道。虽已工作多年但无减对工艺的热诚,他同样希望能于重建后再执故业,“紧系想承传爸爸啦,(做落去)都想做翻呢行。”他将提早于2月24日迁出,坦言对待业两年期间的生计“无得担心”,“咪当休息,起码之后都叫有个舖位继续做。”
两年空白期太长 钟表店黯然离场
有人乐观面对,亦有人选择离去。大生表行位于裕民坊的窄巷中,门前贴满一张张减价促销的招纸。钟表店在1972年开业,为余先生与家人的心血,多年更不乏来自各区的棒场客,“有客人从上水、粉岭过嚟。”不过余先生于本月迁出后将不会再找地方营业,“两年后太多不确定因素,依家只想专注清货。”历尽区内变迁,他笑称:“最大改变咪头发都白晒...但(观塘)都仲系好有人情味。”
市建局于去年年底推出“特别赔偿方案”,以一亿元向裕民坊构筑物的占用人作赔偿。商户可按经营年期获得最多30万元赔偿,迁置津贴最多则达50万元。而商户能以优惠租金优先租用观塘市中心发展计第二及第二发展区、即现时项目“凯汇”的位置内的新落成商场之指定店铺。而租期为3年,店铺面积由10至40平方米不等,预计商户最早可于2021年第一季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