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良:附属学院不应靠大学品牌招生 惟品牌效应短期内不会消失
检讨自资专上教育专责小组上周四(27日)向政府提交最终报告,小组建议保留现行的副学士学位及高级文凭课程双轨制做法,而开办自资课程的院校,包括公帑资助大学的自资部门,均一律纳入《专上学院条例》第320条所规管,由此意味大学自资部门将完全脱离本部,与所属大学“分家”。
专责小组主席张炳良表示,八大成立的附属学院,不应依靠大学的品牌来招生,而是依靠相关自资院校的教学质素。他承认,“品牌效应”短期内不会消失,但未来必须强调自资院校的独立运作。
专责小组建议,政府参考规管资助大学的法例条文,全面检讨及《专上学院条例》;开办自资课程的院校,包括资助大学内的自资部门,建议一律纳入《专上学院条例》规管,意味自资部门将完全脱离大学本部,与所属大学“分家”。专责小组认为,此举有助自资课程的质素保证、管治等范畴保持一致。
报告建议部分营运上不符合注册条件的院校,条例内应制定清晰政策,通过立法或行政安排订明机制,规定经一段合理试办期后,若院校的发展情况仍低于标准,则会被取消注册。取消注册的考虑因素包括,教学水平、课程营办等方面;若收生人数持续远低于原定目标,则可视作取消注册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未来数年学生人数降 张炳良:自资院校无可避免“寒冬期”
专责小组主席张炳良在无线电视节目中表示,未来数年学生人数下降,自资院校无可避免会有“寒冬期”,“若一成不变,情况只会更恶化。”
张炳良强调,八大成立的附属学院,不应依靠大学的品牌来招生,而是依靠相关自资院校的教学质素,惟“品牌效应”短期内不会消失,未来必须强调自资院校的独立运作,“小组认为最理想的做法,就是(自资院校)校名不会令人误解。”
提升招收内地生比例 非香港单方面成事
目前自资院校的内地、澳门和台湾学生人数不多于一成,报告建议,政府应与内地当局商讨可否放宽现时自资院校录取内地学生的上限。对此张炳良表示,提升招收内地生比例不是香港单方面决定便能成事,同时要看内地教育部门是否承认相关自资院校资历,明言双方起码要商讨一至两年才会有结果。
另外,张炳良表示,小组主张在修订《专上学院条例》第320条时,需要规定学费问题,目标是拉近教资会资助学位与自资学位的学费水平,达到政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