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摸蚬】掘蚬守则 身长少于4厘米不带走 挖完要有手尾填氹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饱览“天空之镜”美景的水口湾摸蚬热潮近年兴起,过度摸蚬令蚬只数量急降、体积变细,甚至影响整个水口湾生态。为加强保育,有环保团体与当地居民合作制定一套自愿遵守的掘蚬守则和工具,例如不建议取走身长少于4厘米的“沙白”,以确保牠们有机会繁衍后代;摸蚬后亦要“填氹”,恢复泥滩原貌。
环团亦将招募公众人士成为生态调查义工,协助调查水口的生态;若想纯粹欣赏水口生态,亦有公众生态导赏团可以参加。

生态研究完成后,义工会用沙灌满已挖开的洞,把所有蚬只放回原处,复原蚬类及泥内生物的居所。(余俊亮摄)

与卖“摸蚬三宝”士多合作 制定守则

环保团体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获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及环境运动委员会资助,开展“环保基金--发掘水口”计划,盼透过科学方法研究和公众教育活动共同保护这个丰富的海洋栖息地。项目主任彭莉恩留意到前往水口湾摸蚬的游客,通常会到附近士多租借俗称“摸蚬三宝”的櫈子、水桶及泥耙。WWF于是与当地三间士多合作,制定《掘蚬守则》,并向游客派发可循环再用的保育尺,教导游客可持续地摸蚬。

此外,WWF亦会制定8个《掘蚬守则》,包括呼吁游客只取走足够自己食用的蚬及摸蚬后要把凹陷处填平。彭解释,若沙滩遍地洞穴,沙下的生物容易被捕猎者捕获;底层的沙含氧量亦较低,如盖住沙面生物,如螺类,就会不利牠们生活。

为加强公众参与,WWF 将招募公众人士成为生态调查义工,协助研究水口的生物多样性,以推广公民科学。整个调查会举办15次,每次3小时。义工需计算蚬类的数量及量度蚬壳的长度、沿泥滩寻找马蹄蟹的足迹并将所掘到的蚬放回原处。

+2
摸蚬过后,宜把蚬只留下及填回泥氹。(余俊亮摄)

若想扶老携幼探索水口,WWF将于下月起逢周末与举办公众生态导赏,公众可欣赏水口的生态,增加公众对泥滩对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当地村民亦会示范如何利用传统而不破坏环境的方法掘蚬。有兴趣参与人士可浏览WWF网页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