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蚬旺季】港产蚬类何其多 环团:掘蚬破坏潮间带 非生态旅游
撰文: 邓丽婷
出版:更新:
香港的蚬,原来有很多种。每年暑假,不少家长都会带同子女亲近大自然,屯门小榄沙滩、下白泥、乌溪沙海星湾,以及大屿山水口、东涌湾等涌现摸蚬人潮。为了收集介贝类样本检测重金属含量,记者到过小榄沙滩、水口及东涌湾视察,分别在小榄沙滩取得小量沙白、沙蚬;在水口取得三角蚬、沙白及沙螺;在东涌湾获得沙蚬及红树蚬(俗称马蹄蛤)。
香港常见沙蚬、沙白
蚬属于水生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包括蚬属、红树蚬属、花蚬属、大蚬属等。香港水域较常见沙蚬及沙白,平时餐厅吃到的豉椒炒蚬、蚬肉汤主要就是这两种。
据记者观察,沙蚬花纹、颜色深浅不一,体形较小较圆,外壳可见呈放射性直线的浅坑纹,多以豉椒炒。沙白体积较大,外壳较厚、颜色有深有浅,且有环状暗纹,多清蒸及清酒煮。
香港鱼类学会会长庄棣华表示,即使是俗称沙蚬也会是几个种类的混称,有些蚬的俗称或已失传。他指可以观察蚬的形态,例如形状、厚薄、接口构造、花纹、条纹密度粗幼等去分类,甚至检验基因辨别种类。
郑睦奇:游人踩死潮间带生物
就摸蚬对生态的影响,绿色力量科学及资源护理总监郑睦奇坦言:“人多拎得多,到一个极限就恢复唔到,蝴蝶湾以前摸蛳蚶,宜家听唔到有人去呢度摸蛳蚶。”他指退潮时,很多生物在潮间带活动,游人或会踩死牠们。他强调摸蚬并非生态旅游,因生态旅游的首要条件是保育环境及生态,摸蚬明显已破坏生态,政府也没有担起监管的角色。
环团:大小通吃影响贝类繁殖
WWF香港分会环境保护经理(海洋)李美华亦指,若市民大小通吃,会影响贝类的繁殖,呼吁市民放生太小的蚬。她表示,一般市民不懂技巧,泥滩被乱翻,令一些生物曝露在外,随时沦为猎食者目标,甚或被晒死。水质方面,她指要视乎水流、季节、环境,但提醒市民蚬属于滤食性动物,含有微生物、重金属、有机物,宜适量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