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水风波】遗祸至今 水喉愈流愈慢 居民宁愿街喉取水

撰文: 蔡静心 陈惠娴
出版:更新:
有启晴邨居民专诚落楼,往街喉取水。(陈惠娴摄)

11个“铅水邨”中,首个曝光的启德启晴邨,即使承建商已为单位食水喉安装滤水器,居民仍然放心不下:有人坚持到大厦分层水喉取水,甚至落楼到街喉取水;居民亦指滤水器治标不治本,近日水流更愈来愈慢。

政府应更早更快检讨问题,否则难以继续信任政府
居民张太
揭发铅水事件时,张太的儿子只有数个月大,她连忙带爱子检查。(陈惠娴摄)

张太居于康晴楼约三年,坦言最初事件爆发时,感到十分害怕,因当时儿子只有数个月大,担心铅水会影响孩子发育,幸其后儿子经检查后,证实血液无含铅量超标,惟她曾听闻其邻居经检验后,发现“出事”。揭发“铅祸”近一年来,她一直感到担心,即使家中食水喉已安装滤水器,但对于煮食用水,仍坚持到大厦分层水喉取水,才能稍为安心。她又道,政府今日才发表报告,已经过迟,认为政府应更早更快检讨问题,否则难以继续信任政府。

直至民怨沸腾,各部门仍只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意解决铅水问题
居民赵小姐
赵小姐认为承建商为单位安装的滤水器,治标不治本。(陈惠娴摄)

“自铅水事件开始,政府一直没有理会,直至民怨沸腾,各部门仍只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意解决铅水问题。”就读大专一年级的赵小姐,搬进启晴邨约两年。她认为,至于年前承建商为单位安装滤水器,有帮助作用,惟水喉水流愈来愈慢,治标不治本。她表示,虽然政府成立小组调查事件,惟感诚意不大,“官员攞市民生命黎玩”。

李小朋友每日会下楼取两或三次水,取水后用作煮食。(陈惠娴摄)

就读小五的李小朋友今午带著红色胶桶,到赏晴楼附近的街喉取水。他表示父母认为滤水器未必能确保食水安全,对街喉的水较有信心。他一日会落楼取两或三次水,每次只能取半桶,因为“太重,唔够力”。他有时亦与父母轮流取水,取得的街喉水主要用作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