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7成“麦难民”非无家者  中医因生活拮据带药包夜宿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成为“麦难民”的最佳避难所。有人因住宅租金高昂,来这里寻找一个容身之所;也有人本来有家可归,却因生活逼人或寂寞而来这里寻找慰藉。有组织调查发现,超过7成受访“麦难民”不是无家者或露宿者,有执业中医因租住单位漏水加上生活拮据,且希望节省交通费,每晚应诊后带著沉甸甸的药包到麦当劳夜宿,“在职贫穷”令他成为“麦难民”。

有组织调查发现,近6成受访者有全职、兼职或自雇工作,超过7成受访者更不是无家者或露宿者。(张浩维摄)

当了近1年“麦难民”的执业中医阿辉每晚到麦当劳夜宿,但其实他本身有租屋,可是寝室防水及隔热层出现裂缝及漏水,业主不欲花钱做维修,加上租约未完,令“家”只好变成一个储物地方。他向调查员说,好不容易在中医牌照开始规范时考上执业资格,但中医界竞争日趋激烈,日间只能在中医诊所应诊,雇用条例也变成兼职性质,收入大减,只好晚上为自己病人应诊,应付租金,同时不想因运输费增加生活负担,才走到麦当劳留宿。

心灵空虚也造就“麦难民”出现。60岁的何婆婆没有“麦难民”的影子,但每晚爱到麦当劳坐在一角,不想回家。她向调查员坦言,丈夫过身后剩下自己孤苦伶仃,回家后只能对著四面墙及吃不完的𩠌菜,反而到麦当劳能寻找存在感。完成访问后,她对调查员说“不如倾多阵!”、“我哋几时可以再见?”反映了其内心寂寞。

不少人以为是“麦难民”是源于住屋问题,但调查反映家庭关系也是原因之一。(吴炜豪摄/资料图片)

调查:逾7成“麦难民”有家不归

太平山青年商会在今年6月派出逾百名义工走遍全港116间麦当劳进行一项“守望者 - 香港麦当劳夜宿者调查研究”,目睹334名麦当劳夜宿者,成功访问过去3个月至6个月在麦当劳夜宿,以及未来会继续留宿的53名“麦难民”,当中发现超过7成受访者“有家不归”,近6成受访者有全职、兼职或自雇工作;而最多“麦难民”的麦当劳位于荃湾区,一晚可高达约30位。

黄锐华认为,政府应制定“有温暖政策”,增加资源及拨款予福利机构和前线的服务团体作更多外展服务,并定期调查香港麦当劳夜宿者。(张浩维摄)

太平山青年商会会长黄锐华认为,过去社福界或政策层面只聚焦在硬件、设施上,忽略软件上支援,但调查发现麦当劳夜宿者现象只由经济收入、家庭和房屋环境所致,认为政府应该制定“有温暖政策”,增加资源及拨款予福利机构和前线的服务团体作更多外展服务,并定期调查香港麦当劳夜宿者,制定麦难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