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妇女有病求诊难 社协建议派发低收入家庭保健券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基层妇女肩负打理家庭责任,但出现病痛时大感徬徨无助。
一项调查发现,7成受访基层妇女认为公营普通科门诊名额不足,轮候诊症时间太长,一半受访者因而改到急症室求诊;近4成受访者则指专科门诊覆诊轮候逾13个月,但因经济考虑无奈接受。
负责调查的社区组织协会建议,为领取职津的基层妇女及其家庭成员派发低收入家庭保健券,资助他们到私营诊所求诊及进行身体检查,并促请港府改善公营医疗服务。
社区组织协会在去年9月至今年2月期间,以问卷形式访问 232 名基层妇女。结果显示,逾3成受访者患上情绪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及躁狂症等,比例远超于一般女性的2.3%。
有妇女指要打10至20次电话 才预约门诊成功
调查亦发现,超过一半受访者身体不适时,会选择到公营普通科门诊或公立医院求诊。不过,近7成人不满门诊电话预约服务,认为门诊名额太少、经常满额、等候时间过长、预约程式复杂等,受访者平均要打6次电话,更有2成妇女表示至少打10至20次电话始能成功预约。
另外,近6成受访基层妇女需定期前往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覆诊,近4成人表示要轮候超过13个月,当中有一半基层妇女表示因无法负担私家费用,轮候时间长亦无可奈何。
社协指,本港近390万人、即超过一半人口为女性,虽然本港女性最长寿,2016年平均寿命以87.32岁成为全球长寿之冠,但2015年仍有近1.5万名女性因癌症发病,因癌症而死亡的女性亦有5,971人,故本港女性健康状况仍值得关注。
社协促请政府增加公营普通科门诊名额,鼓励及资助非牟利机构为综援或低收入人士提供廉价或免费医疗服务,相信可有助减轻急症室压力,另亦应加强宣传医疗费用减免机制,避免基层妇女因经济问题而减低求诊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