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细眼、恰眼瞓? 或属先天性眼睑下垂 6岁做手术效果较佳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眼皮愈来愈重,甚至盖住半只眼睛,除了眼困之外,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患有先天性眼睑下垂,主因是提睑肌发育不全。这种病在儿童身上并非常见,若未有妥善处理,长远可能永久影响患者视力。
眼科专科医生指,眼皮若下垂至覆盖眼珠黑色部份多于1毫米,即界定为眼睑下垂,患者可以透过手术改善眼睑下垂的情况,不过手术并非愈早做愈好,待孩子6至7岁时再做,可减低手术风险及难度。

将近4岁的谦谦右眼眼睑下垂,予人一种眼困的错觉,但实际上他的精力相当充沛。父母在谦谦出世时已发现他右眼较小,医生指谦谦患有眼睑下垂,因此在谦谦未够一岁时,已带他向眼科医生求医。

先天性眼睑下垂患者谦谦精力充沛。(罗君豪摄)

若以患者自身筋腱做手术,较易与前额肌融合,代价是需在身体其他地方开伤口取组织,有家长会选择以外来物料取代,不过物料会老化,患者长大后可能需做手术更换。而眼睑下垂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在单眼或双眼,李琬微建议家长若察觉到小孩有“大细眼”,应带子女前往眼科作详细检查。

今年的“蒙眼午餐”活动主题为关注儿童双眼睑下垂。(奥比斯提供)

奥比斯亦关注这个疾病,今年3月至5月于全港小学推行的“蒙眼午餐”活动中,以儿童双眼睑下垂为教育主题,小学生透过蒙眼进食,感受失明人士的不便,从而提升小朋友对盲疾的知识,并加强个人护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