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应18选项 推算短中期最多建100万伙 发展棕地属“大户”

撰文: 王洁恩 黄静薇
出版:更新: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去年起讨论共18个由社会各界提出的建议土地选项,并于4月26日起展开为期5个月的公众咨询。
《香港01》整合18个土地选项,并参考各个新发展区的发展比例,计算出每个选项的可建单位数目。若以短、中期方案而言,短租地及临时政府拨地合共占地近逾3,000公顷,倘按新发展区的规模计算,料可提供逾30万个单位,相等于长策10年建28万伙的公屋目标。若收回棕地发展,则最多可建35万个单位,全部短中期方案都顺利推展的话,最多更可建100万个单位。
不过,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就认为,推算可建单位应由政府向土地小组提交文件,但现时却在未有更详细的资料下展开咨询,“公众𠵱家系无标准或者指引,要几多地先够,好似灌输讯息系抢多啲土地,多咗咪做储备,唔会话你知个代价喺边。”

土地小组去年起讨论共18个由社会各界提出的建议,并于本月26日起展开为期5个月的公众咨询。(资料图片)

市民可拣多于一个选项

去年9月成立的土地小组,经过长达6个月、共13次的公开会议后,先后讨论18个由社会各界提出的土地选项,包括棕地、新界农地、填海、发展乡村式用地,以及多个备受争议的方案如发展郊野公园、填平水塘、私人游乐场契约等方案。

据了解,今次土地供应的公众咨询,将18个土地选项分为短中期、中长期以及概念性三大类别,市民可选择多于一个的选项,但不用填写开发的优次,由5月至7月期间,小组会举办6场的地区咨询会。

虽然18个土地供应选项,均可为本港带来额外的房屋及土地供应,但当中却各有利弊。《香港01》特别为读者整合各个选项可能提供的可建单位数目,以及小组提出的意见,以供公众参考。

1,300公顷的棕地,按照新发展区的规模,料可兴建17.9万至35.6万伙。(资料图片)
开发郊野公园属于中、长期方案。(资料图片)

至于中、长期方案,最令人关注的是维港以外填海以及开发郊野公园两选项,小组主席黄远辉曾于第三次会议后表示,成员均同意5个近岸填海以及中部人工水域建人工岛的方案具潜力,据官方数字,马料水及小蚝湾填海可提供约1.45万伙。而开发约40公顷的郊野公园,则可提供约7,500个单位,但小组亦同意开发郊野地的年期达15至20年之长。

填平船湾淡水湖属于概念性方案。(资料图片)

而政府2012年曾公布预留约1,200公顷土地划作乡村式发展,扣除人造斜坡、道路等,可兴建的土地储备仍有约932.9公顷,按其发展比例计算,估计可建12.8万至25.5万个单位。不过,小组指相关用地面积细小,分布零散,且作高密度发展有一定限制,直言用作住宅的潜力不大。

至于电话机楼及交通交汇处上建屋,由于所涉面积不足20公顷,估计可提供的单位最少,介乎1,372伙至4,763伙。

部份选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