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现“隐形超支” 屯赤隧道被拖累延期4年 公帑𠻀10亿

撰文: 何瑞芬
出版:更新:

港府当年“斩件式”申拨港珠澳大桥及相关建设工程拨款,勘查费、与三地合资的主桥工程、大桥人工岛填海及建设以至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工程费用,共获得款1,177亿元,连同3年前申增拨的15.1亿元,总开支达1,192.1亿,当中,香港连接线、主桥及口岸超支费用达158.3亿元。

原来,158.3亿元超支未见底,最新一份审计报告,工程“隐形超支”浮现。审计署今日(27日)发表的审计报告披露,当年受大桥填海工程进度及香港口岸海堤横向移动事件拖累而延期落成的屯赤连接路,两份工程合约共产生延期完工及工程受阻费高达逾10亿元,连同屯赤工程顾问发出的更改令,造价飙升至467亿元。计及现有披露的超支,粗略估计港府在大桥相关工程方面已支付1,211亿元。

审计报告今审视屯赤连接路,两份合约(即南面连接路及隧道段)批出延长合约期达779天及475天,产生延期完工及工程受阻费高达逾10亿元。(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通车,港府自2003年起“斩件式”向立法会寻求拨款,连同三地分摊的主桥工程、港府出资的勘测工作、人工岛填海及建设、大桥香港接线及屯赤连接路工程等,港府在2017年已获立法会申拨超过1,177亿元,当中包括近88.6亿元的香港接线超支费,以及54.6亿元的香港口岸填海及建设的超支费用。

至通车前,港珠澳大桥再次传出主桥工程超支100亿元人民币,须由三地摊分。港府2021年向立法会申请15.1亿元追加拨款,即港府已就主桥费用出资105.6亿元。连同之前配套工程,超支费用已达158.3亿元,整体拨款也达到1,192.1亿元。

大桥通车6年,各项工程“隐形超支”随即浮现。新一份审计报告审视屯赤连接路工程及启用后的管理工作,提到屯赤连接路连接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但因大桥填海工程进度未如理想,连带导致移交工地予屯赤承建商有延迟,甚至发生大桥香港口岸海堤横向移动事件,至两个合约承建商无法按计划做后续工程。

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于发展期间,受港珠澳大桥填海工程进度拖累致未能按时移交工地等,最终须“斩件”通车。(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两份合约包括屯赤南面连接路及屯赤隧道,但受大桥工程拖累,两部分须分开启用,屯赤隧道最终较目标押后4年、大桥通车后两年才启用。审计报告披露,原来受工程延期影响,其工程受阻费用及完工费用高达超过10亿元,两份合约分别批出延长合约期779天和475天。

报告又指出,工程顾问曾多度发出更改令,涉及费用超过5.3亿元。其中一次更改,涉及承建商须在屯赤隧道内供应及安装不可燃隔热层,作为被动防火系统,工程订明为喷涂式;但后来考虑到喷涂式隔热层方面的顾虑,工程顾问发出两份总定价达3.3亿元的更改令,要求将喷涂式隔热层改为板材式。

另一份更改令则涉及斜坡和挡土墙建造工程,报告提到承建商须进行收费广场的工地平整工程,包括建造一幅约285米长的削土坡,以及一幅约180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但展开工程后发现斜坡某部分出现不可预见的不良土地状况,并在挡土墙底部之下发现预计之外的软物质层,最终发出定价为1.8亿元的更改令,要求承建商进行额外勘测、修订设计等。

连带大桥工程拖累的10亿元及本身工程问题须更改的5.3亿元费用等一系列费用,单单屯赤连接路工程造价飙升至467亿元,即较原来预算的近448亿元超支19亿元。审计报告提到,因目前仍有工程合约尚未完成,截至今年8月已用开支为421.9亿元。

加上屯赤隧道19亿元后,大桥及相关配套超支费用已达到177.3亿元,整体拨款也达到1,211.1亿元。